【紗布封喉亡】醫委會首召聆訊 涉事主診醫生被控三項專業失德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轟動一時的「紗布封喉」案,73歲咽喉癌病人王肯構頸上的永久造口被封實致窒息,於2011年底離世,家人向醫務委員會投訴涉事的伊利沙伯醫院醫生。
醫委會曾拒絕受理案件,擾攘近7年,終在今日(8日)展開第一次聆訊。外科醫生黃卓義被控告三項專業失德,包括未有正確防止病人永久造口被當作臨時造口處理、無確保紗布及膠布妥善放在病人造口上,以及未有警覺提示醫護人員。

醫委會就九龍醫院老翁紗布封喉致死事故,對涉事的伊利沙伯醫院醫生黃卓義召開紀律聆訊。(歐嘉樂攝)

醫委會就案件召開第一次紀律聆訊,外科醫生黃卓義被控告三項專業失德,包括:一、未能採取正確步驟,防止病人的永久造口作臨時造口處理;二、未能以正確步驟確保多層紗布妥善貼在病人的永久造口上;三、未能警覺指示醫護人員該造口是永久造口而非臨時造口,並在醫療紀錄寫上「氣管造口」(Tracheostomy),有可能誤導他人以為是臨時造口。

案情指73歲男病人王肯構患上咽癌,2011年6月9日於伊利沙伯醫院接受全咽喉切除手術,病人術後要用造口呼吸。病人之後出現併發症,同年6月24日轉往九龍醫院療養。於11月6日至14日期間,其永久造口一直被紗布完全封住。

案件由醫委會暫代主席麥列菲菲負責審理,死者兒子王冰蕓與其他家人到場聽審,家屬表情肅穆,神情冷靜,被告亦神色鎮靜。

醫委會法律顧問岑炳生開庭之初,就第三條控罪提出疑問,指「氣管造口」一詞為中性,有可能指永久造口或臨時造口,控方亦指未有證據顯示有醫護人員實際被該字眼誤導,控方其後認同第三項控罪非最強力的指控。

辯方律師提毋需答辯申請

控辯雙方已同意,據護士的紀錄,當時每日為死者的造口更換敷料,傷口被當作臨時造口處理,而物理治療師的病房表格亦紀錄,該造口被紗布蓋住。控方將不會援引專家證人Alexander Vlantis的報告,而辯方現階段亦不會有專家證人作供。辯方律師就部分控罪提出毋需答辯申請,聆訊於早上11點暫停,退庭商議。

73歲咽喉癌病人王肯構2011年於伊利沙伯醫院接受全咽喉切除手術後,轉往九龍醫院休養,頸上的永久造口被醫護人員以膠布封實紗布的四邊,最終病人未能呼吸致死。

其中3個護士2016年被護士管理局裁定專業失德,各停牌一個月。死者兒子王冰蕓就事件向醫委會投訴涉事醫生,一度遭醫委會拒絕受理個案,今次聆訊原本於4月中舉行,但開庭前一星期突遭延期,至今日終展開聆訊。

醫管局發言人稱,黃卓義現時是伊利沙伯醫院醫生,目前正休假中。

病人王肯構被紗布封喉致死,其兒子王冰蕓向醫委會投訴醫生專業失德,事隔7年終召開聆訊。(歐嘉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