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逾半死者慢性疾病亡 整體減壽10萬歲 衞生署籲減鹽戒煙酒
慢性疾病悄悄殺人,衞生署披露2016年統計,不少人因慢性疾病以致70歲前死亡,整體潛在減壽約104,600歲!該年有46,662宗死亡個案,約五成半人死於慢性疾病,其中最多人死於癌症,達14,209人,佔整體死亡個案達3成。其餘慢性疾病包括心臟病、中風、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糖尿病等。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指,慢性疾病的增加與生活模式不健康有關,這些非傳染病會對醫療系統造成負擔,將有一系列目標改善情況,冀在2025年或之前,將市民因慢性疾病而早逝的風險減低25%。
政府公布「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陳漢儀指出,按2014/15年度衞生署的人口健康檢查,有八成六人的鹽攝取量過多,超出世衞建議成人每日攝取少於5克(即一茶匙)鹽,有一半成年人屬超重和肥胖,亦有49%人有高膽固醇。
訂9大目標 改變市民不良生活模式
當局訂立9個須在2025年或之前需實現的健康目標,按2014/15年度衞生署的人口健康調查結果為基數,至2025年,當局希望飲酒普遍率由61%相對降低至少10%;人均鹽攝入量由每日攝取8.8克鹽,相對減少30%;15歲或以上人士吸煙比率由10%,相對減少30%。
體能活動方面,數據顯示有13%成年人及93%的中、小學生體能活動量不足,少於世衞建議成人每周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體能、及5歲至18歲每天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體能活動的指標。當局希望2025年能將體能活動不足的普遍率相對降低10%。
終極目標:減低因慢性病而早逝風險25%
陳漢儀終極目標是在2025年或之前,將市民因慢性疾病而早逝的風險減低25%。她補充,早逝定義是指30歲至70歲死亡的人。
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指,全球目前由四大非傳染病(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致死的比率,2010年之前按年下跌約2.7%,但2010至2016年的下跌幅度收窄至2.2%,程卓端認為,本港需維持每年下跌幅度在2%以上,才有望2025年實現終極目標。
根據世衞標準調整煙稅 暫未計劃加糖稅及酒稅
雖然針對某些產品加稅已被證實為有效介入措施,改善市民的不良生活習慣,不過陳漢儀回應指,政府目前按世衞標準,每隔數年調整煙稅,至於糖稅和酒稅兩項,陳漢儀指需先加強市民對糖和酒精禍害的認識,以減少日後推出稅項時面對的爭議。
衞生署將加強推廣公眾教育,普透過上門問卷調查住户健康行為,監察計劃成效,程卓端預計,2018年能接觸到2,000個家庭中的4,800名市民,並以此推斷全港的健康情況。
《策略及行動計劃》9個須在2025年或之前實現的目標:
目標一:市民因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而早逝的風險相對減少25%
目標二:成年人暴飲與有害的飲酒行為(即其飲酒情況具危害性/依賴性)及青少年飲酒的普遍率相對降低至少10%
目標三:青少年和成年人體能活動不足的普遍率相對降低10%
目標四:人均每天鹽/鈉攝入量相對減少30%
目標五:15歲或以上人士現時吸煙的比率相對減少30%
目標六:遏止市民的高血壓患病率上升
目標七:制止糖尿病及肥胖問題上升
目標八:透過藥物治療及輔導服務來預防心臟病和中風
目標九:為市民提供可負擔用作治療主要非傳染病的基本設備和必需藥物
資料來源: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