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擬改革 家長聯盟憂存政治考慮:過去9年做無謂的事?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星島日報》引述消息指,教育局正啟動機制研究改革通識科,包括考慮將通識科剔出核心科目、更改通識科的評級制度,又或重整課程內容。教育局回覆傳媒時澄清,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現階段並未就通識教育科的未來發展訂定任何方案,亦未有傾向是否要改變課程安排、考核形式等,專責小組將收集不同持份者意見,料明年底前提交建議,屆時課程發展議會及屬下委員會將作跟進。
家長聯盟發言人張艷璿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教育局研究改革通識科或存在「政治上的考慮」,質疑屬「政治上決定多於學術上的決定」,更形容有關決定將令家長及學生無所適從。

《星島日報》引述消息,指教育局正啟動機制研究改革通識科,包括考慮將通識科剔出核心科目、更改通識科的評級制度,又或重整課程內容。(資料圖片)

張艷璿認為,現有通識課程下,學生除了要了解香港事務及情況,更需具備國際視野及國際價值觀,包括將本港與海外國家進行對比,形容課程可訓練學生多角度思考,包括了解公民責任、自由及民主等,令本港學生在了解中國情況下,亦擁有國際視野。

對於有報導引述消息指,若將通識科變「只修不考」,張艷璿擔心會減低學生學習動機。她解釋,現有學制下,通識科為必修科,不少學校由初中開始進行通識訓練;而更改通識科評級方法,以合格與否取代現時1至5**的建議,無助減輕學生壓力,卻會影響學校及學生部署,更影響入大學的計分方法及制度,令學生無所適從:「改革(牽涉的事情)太複雜,將涉及全面檢討DSE。」

張艷璿:好兒戲的感覺

她亦認為,報導中消息人士提出需要改革的理由含糊,直言政府若認為通識課程不合時宜,可更改課程內容,而非改革整個科目,否則會予人「兒戲」感覺,令人質疑是否「過去9年在做無謂的事?」她建議,若政府期望作出改革,須進行廣泛諮詢,以及解釋需要改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