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總工辦主任:對防波堤被沖散說法感「哭笑不得」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昨日(4日)在官方網頁回應,澄清有關「防波堤被沖散」的報道不實,指被誤傳「海浪衝散」的兩個部位,是經過長期的觀測、分析,經過「天鴿」颱風襲擊後,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文匯報》今日(5日)引述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辦主任陳越,強調港珠澳大橋已經完全具備通車條件,並表示憑主觀印象判斷防波堤被沖散並不可靠,對說法感到「哭笑不得」。
大橋管理局昨日指,扭工字塊被沖散位置,為島隧結合部E33管節位置,在基礎設計時,為了保證基礎承載力的均勻過渡,進行了沉管隧道頂部回填防護荷載的減載設計,該部位隧道頂部採取安裝減載沉箱、回填輕質材料(陶粒),以及水下安裝扭工字塊潛堤的結構形式,扭工字塊的設計標高即在水面以下,並按規範要求採取隨機擺放。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辦主任陳越向《文匯報》指出,防波堤上所用的部件並非「被沖散」,而拍攝照片的網友並非工程專業人士,「只憑其主觀印象判斷防波堤被沖散並不可靠。」對於部分香港工程師的批評說法,陳越則指香港沒有參與設計和施工,可能因此對情況了解不深。
陳越強調,大橋已經具備通車條件,而且背後有大量科研人員提供技術和專項研究成果支撐,自2003年前期工作開始至今,國家先後共組織200多間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累計投入近5億元人民幣,同時政府對大橋工程下達的指標非常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