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學兒童】獨家:小學個案十年倍增  學者:不適應學制童漸多

撰文:胡家欣 陳信熙
出版:更新:

學童壓力爆煲,輟學問題惡化。《香港01》獨家取得教育局數字,顯示小學輟學生由2006/07學年的322人,躍升至2015/16學年的668人,十個學年間增幅逾一倍。
中大學者劉玉琼認為,愈來愈多學童不能融入「倒模式」主流學制,加上社會壓力逼迫,部分人難以承受而輟學,呼籲摒棄「讀大學是唯一出路」的想法,讓學童選擇自己的發展途徑。
教育局表示,近年學生缺課的原因越趨複雜,涉及學習、家庭、心理等多種因素,局方已積極加強跟進,而政府亦研究在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以加強學生輔導服務。
輟學兒童系列 四之三

小學輟學人數佔比齊升 反映輟學年輕化

根據教育局定義,學童連續缺課七日或以上,就當成輟學,當中已排除轉校、離港、被判入男/女童院、死亡及患重病等個案。《香港01》向教育局索取過去十年數字,發現小學輟學個案持續增加(見上表),由2006/07學年的322宗,躍升至2015/16學年的668宗,升幅超過一倍;同期小學輟學率,則由0.08%增加至0.2%,升幅為0.12個百分點。

相反,初中輟學個案由2006/07學年的1,584宗,遞減至2015/16學年的1,098宗,十年間的減幅逾30%;同期中學輟學率則變化不大,2006/07學年為0.62%,2015/16學年微升至0.64%。

此消彼長下,過去十年小學至初中的輟學個案總數中,小學輟學生佔比由16.9%躍升至37.8%,而初中輟學生佔比則由83.1%跌至62.2%,呈現「輟學年輕化」趨勢。

輟學兒童系列報道:​

【輟學兒童有片】獨家:山景雙屍半年後交數 教局5年棄尋162失蹤學童

【輟學兒童】學童失蹤「無法跟進」? 揭教局無發入學令兼無報警

【輟學兒童有片】獨家:小學個案十年倍增  學者:不適應學制童漸多

【輟學兒童】日均25份功課 曾輟學兩星期小六生:無時間玩唔開心

【輟學兒童・採訪手記】半年40條問題 換教育局一個答案

中大學者:部分學生找不到讀書意義

研究本港輟學問題13年、一直跟進個案的中大社工學系專業顧問劉玉琼博士指,相較其他國家,本港輟學率不算高,增幅平均,但認為小學輟學生人數十年間增逾一倍,反映愈來愈多學童未能適應主流教育制度,情況值得關注。

她形容,主流教育制度單一,以考試主導學習,猶如機器倒模,「大部分學生係塞到入去(主流學校),又或者家長都塞到自己小朋友入去,你唔好理佢哋辛唔辛苦。」不過她指,具批評性、特殊學習需要等「三尖八角」的學生就未能融入,成為遭忽略的一群,「佢哋唔係無思想,唔係懶」,而是這代學生個人意識漸增,部分找不到讀書的意義,「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用嗎?」

她認為,教育制度其中一個大問題,是以成績為指標,例如部分學校設精英班,甚至有學校會按成績派卷,令表現一般的學生有很大的挫敗感,一旦他們於朋輩、家庭關係出現問題,就會較易不上學。她認為,以成績論成敗的社會風氣必須糾正,亦要確認讀大學並非唯一的前途保障,「人嘅前途有好多發展途徑,條條大路通羅馬。」

研究本港輟學問題13年的中大學者劉玉琼表示,觀察到愈來愈多學生不適應主流學制,找不到學習的意義,「多咗人問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用嗎?」(盧翊銘攝)

競爭文化成壓力 小五生憂難置業

不過,劉玉琼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教育制度內外的競爭及功利文化,不知不覺壓垮小學生。她舉例,不少家長將學校等級與子女的前途掛鈎,「入咩幼稚園升咩小學,升咩小學就會升咩中學,升咩中學就決定入大學嘅成數,每一步都緊要」,學生年紀小小,就意識到入不到名校,後果是「災難性」的。她甚至遇過有中一女輟學生的個案,早於小五起已開始質疑,讀書能否幫助向上流動,「佢(女學生)有次同我講,讀完書都買唔到樓」。

本港自1991年推行直資計劃,原意令學制更趨多元,但劉認為發展至今,卻解決不到主流學校以成績主導的單一化問題,「好多直資都係主流學校轉過去,但無改變過主流模式,只係彈性收生,而家長選校時,亦只會按主流價值觀去決定學校。」她認為有必要反思主流教育可如何改革,變得具彈性及多元化。

過去十個學年,小學輟學生人數增加逾一倍。圖為學童放學情況。(鄭子峰攝)

教育局:缺課原因愈趨複雜

對於小學輟學個案明顯增加,教育局回應指近年學生缺課的原因愈趨複雜並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學習及社交上的適應、個人成長、家庭及家長管教的問題,也有因為身體、精神及心理等方面的問題。

局方續指,已積極加強缺課個案的跟進工作,會檢視處理缺課個案的方法與程序,並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協作與溝通。政府亦研究如何在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以期加強小學的學生輔導服務。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