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東涌臭氧污染全港最嚴重 大橋環評報告偏偏不評估
耗費納稅人超過千億元興建的港珠澳大橋最快於今年第二季通車,屆時每日有多少車流經香港仍是未知之數。但有環團指出,東涌向來是污染三甲,當中以臭氧濃度最高,但環評報告偏偏以臭氧非排放源為由,未有就此評估,環團批評做法「古惑」。
此外,有大專院校調查發現,七成受訪者擔心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北大嶼山及東涌空氣會轉差。學者認為,市民擔心不無道理,建議日後若東涌的空氣污染「爆燈」,政府應考慮控制車流。
七成市民憂港珠澳大橋通車 加劇東涌空氣污染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地理及資源管理」專修學生於去年10月1日至11月5日於大嶼山東涌、貝澳、梅窩及大澳成功訪問302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對大嶼山發展的意見。被問及港珠澳大橋日後通車後對北大嶼山及東涌地區的空氣質素會變得怎樣時,52.32%受訪者認為會變差,18.87%受訪者更認為會變得非常差。浸大國際學院講師胡麗恩指,結果顯示市民是十分擔心北大嶼山及東涌的空氣質素會受港珠澳大橋通車的影響。
東涌屢成污染三甲 學者:市民難以安心
翻查環保署記錄,東涌的空氣質素連續三年打入污染三甲,去年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10或最高級別10+的日子和時數分別為14日及65小時,僅次於最污染的屯門。胡麗恩指出,每當談及香港空氣質素差劣的地方,總離不開本港西面、鄰近珠三角地區,因此市民擔心不無道理。「當大橋通車後,這麼多車輪來自珠三角地區,你叫市民如何安心?」她建議日後政府需密切監測空氣污染情況,如發現AQHI爆燈,應考慮暫停車輛數目。
環評報告承認東涌臭氧水平超標 反未評估
運輸及房屋局曾於2008年評估大橋於開通初期,車流量估計為每日9,200至1.4萬架次。不過,去年9月,運房局改口稱由於近期香港「跨界旅客增長速度有所下降」,政府預測大橋通車時流量會較當年預測低。而當局未有再估算車流。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估計,即使車流量不多,但亦會對東涌空氣有影響。他解釋,東涌最多的空氣污染源是臭氧,環評報告卻未就此作評估。
當年的環評報告顯示,東涌於2004年至2008年間,5年平均的每小時最高臭氧濃度為每立方米336微克,為環保署當時標準(AQO)每立方米240微克的1.4倍。環評報告當時亦承認東涌的臭氧水平於2004年至2008年期間屬高濃度水平,但由於工程不會釋出臭氧,因此未有為臭氧作評估,鄭睦奇批評當局做法「古惑」。
環保署:臭氧非大橋直接產生污染物 環評無需要評估
環保署回覆《香港01》查詢時解釋,由於臭氧並不是港珠澳大橋項目直接產生的污染物,而道路項目產生的一氧化氮會與臭氧發生化學反應而令項目附近範圍的臭氧濃度減少,所以無需要在項目的環評報告中就臭氧進行評估。而路政署就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環評報告已評估了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對北大嶼山及東涌的空氣質素影響,結果顯示,於鄰近敏感受體的空氣質素符合相關的空氣質素指標。
環保署會繼續監測本港各區包括東涌的空氣質素,以協助制訂改善空氣質素的措施及評估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