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內兩成白海豚失蹤影 環團促控訴大嶼山工程趕絕

撰文:陳籽穎
出版:更新:

近年大嶼山一帶基建工程不斷,港珠澳大橋、三跑工程均被批評影響白海豚生態。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今日(10日)三年前開始追蹤30條白海豚,但至今發現有兩成失去蹤影,懷疑與近年港府於大嶼山一帶大興土木有關。該團體今日宣布發動「海豚三十·收復豚地」行動,將走上街頭募集簽名及網上聯署,並促請港府新班子關注保育白海豚議題。

(陳籽穎攝)

3年內30條白海豚有6條已消失
「海豚三十」對上一次行動於2014年發動,當時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追蹤左大嶼山北面的30條白海豚。由於每條白海豚的背鰭及身上斑紋皆非常獨特,有如人類的指紋,因此學會定期出海觀察並拍照,以及參考漁護署的報告,透過照片識別出不同的白海豚。

團體監察至今,發現原本的30條白海豚中已有6條失去蹤影,有學會成員坦言這是嚴重的情況。而2016年全年亦只目擊到一條初生海豚,顯示現時白海豚的出生率非常低。

「先破壞後補償」海岸公園作用成疑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指出,除了鄰近工程影響,現有的海岸公園亦不足以保育大嶼山西及西南面的白海豚。他指,現時大部分海岸公園都是「先破壞後補償」,但鄭表示,即使港珠澳大橋即將完工,至今仍未見有海豚回到附近水域。另外,他指出海岸公園面積小而分散於不同地方,海豚的移動走廊並不受保護,海岸公園亦沒有移除高速船的威脅。

團體有三項訴求,其一為南大嶼的高速船改道,南移至索罟群島以南,避開白海豚的活動區域。其二為連結西南大嶼山和索罟群島兩個海岸公園,進一步保護海豚的移動走廊。其三則為長遠在西面水域建立一個大面積的海岸保護區,學會預計需要比現有及擬建保護區雙倍的面積,才可有效保護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