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高球場僅可住3.7萬人? 單位少荃灣7成 團體:不符合現實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早前政府委托顧問公司,就發展粉嶺高球場進行估評。然而,報告建議收回172公頃的高球場,亦只有一小撮土地可建屋,提供1.3萬個單位。
《香港01》比較了面積與球場相若的荃灣,發現報告的建議住屋單位數目比荃灣少近7成。此外,早年亦有團體建議發展部份球場,惟根據當時估算,即使發展三分二球場,亦已可容納8萬人口,是報告建議的一倍以上。
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認為,球場附近其實有多條公屋屋邨,附近早已發展作高密度住宅,質疑評估報告刻意壓低發展密度。

在欠缺建屋用地之時,社會有聲音希望政府收回粉嶺高球場興建房屋。(資料圖片)

政府早於2014年聘請顧問,於《新界北研究》探討其高球場的發展潛力。顧問報告提出局部發展及全面發展兩個方案,部份發展方案建議保留約140公頃的粉嶺高球場,只發展約32公頃的土地。

主要發展中密度住宅

根據擬議的發展圖則,在全面發展方案中,低中密度住宅佔住宅用地多數,只有鄰近北區醫院的一幅土地是高密度住宅,合共建1.3萬個單位。雖然球場附近一帶有不少低密度發展,但與公屋屋邨清河邨毗鄰的土地,亦被劃作中高密度住宅。

全面發展方案亦以中密度住宅為主,中間的用地主要是綠化帶。(資料圖片)

單位數目比荃灣少近7成

相對於球場面積相若的荃灣,若參考荃灣區議會內的選區情況,市中心共有7個選區,包括德華、楊屋、海濱、祈德尊、福來、愉景及荃灣中心,當中合共約153.81公頃。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普查,該7個選區共有130,844人口,有家庭住戶居住的單位數目共46,337個。因此,粉嶺高球場的可建單位,比荃灣市中心少近7成。

而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中,東涌東填海後共得130公頃土地,雖然面積比高球場少約42公頃,但卻可建4.9萬個單位,並容納14萬人口。

 

面積

人口

單位

粉嶺高球場

172公頃

3.7萬

1.3萬

荃灣

170公頃

13.1萬*

4.6萬*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

130公頃

14萬

4.9萬

*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德華、楊屋、海濱、祈德尊、福來、愉景及荃灣中心)

早前政府委托顧問公司,就發展粉嶺高球場進行估評,若整體發展高球場,僅提供1.3萬個單位。(資料圖片)

民間方案曾料2/3球場可容納8萬人口

有團體及村民曾於早年建議,以粉嶺高球場作新界東北的替代方案。環保觸覺曾於2013年建議,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三分二地皮及特首粉嶺別墅,以保留古洞北及粉嶺北作鄉村發展,不單可省卻收地時間,亦可防止滅村。

然而,若參考當年環保觸覺的建議,即使只發展球場121公頃土地,亦可容納8萬人口,但現時報告的全面發展方案,卻只能容納3.7萬人口,少民間方案近一半。

 

發展面積

人口

全面發展方案

172公頃

37,000

環保觸覺2013年方案

121公頃

80,000

 

附近早已發展作高密度住宅

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認為,即使附近球場一帶有豪宅,亦不等於不能發展,「香港從來無規定,公屋單位不能建在私人住宅旁邊。」他又指,附近已發展多條公屋屋邨,如清河邨、太平邨等,該區非首次發展高密度住宅,球場應考慮增加高密度比例,並質疑當局指要配合附近的低密度發展,其實只是壓低參考數字。

政府報告稱粉嶺高球場內的樹木中,有160棵可能為古樹名木和受保護品種。(資料圖片)

綠化地帶佔規劃一半或更多

此外,在兩大方案中,綠化地帶佔規劃一半或更多。黃肇鴻認為,兩個方案規劃了大部份土地作綠化帶,甚至超出其他用途一半,估計相關安排是為維持鄉郊格局,或提升一帶豪宅的景觀。

他強調,附近一帶正作東北發展,將來將大興土木,又稱綠化帶原意是緩衝城市發展,該區已不應再作鄉郊發展,「附近有東北發展,難以全部地方都用作鄉郊發展,這樣壓低發展密度,並不符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