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例發展連年增加 5年近4,000宗投訴 僅12宗成功檢控

撰文:林若勤
出版:更新:

近日多區被揭發有人非法傾倒泥頭,有環團針對2009至2013年的鄉郊違例發展數據,發現政府5年來接獲近4,000宗投訴,但僅得12宗成功檢控的數字極低。環團批評政府現正為《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和行動計劃》進行公眾諮詢,卻隻字不提違例發展數字,無視相關情況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觀鳥會發表報告,指香港的生態環境面對違例發展的威脅,后海灣水鳥的數目8年內減少了一半。(資料圖片)

香港觀鳥會發現,規劃署和地政署接獲的鄉郊發展違規投訴,由2009的644宗,上升至2013年的944宗,5年內共接獲3840宗。但政府證實違例發展的個案,則維持在每年100至150宗左右,5年來成功檢控個宗更只有12宗。觀鳥會保育主任胡明川質疑:「真的有如此多重覆的投訴?還是規劃署和地政署的人手不足,每年最多只能處理這個數量的投訴?」

胡明川認為,農業用地及綠化帶的價值普遍被低估。(林若勤攝)

胡明川表示,規劃署證實某塊土地屬違例發展後,還需花最少半年時間搜證和調查,期間「泥頭繼續堆」,即使成功檢控,也不代表土地日後可以還原。她舉例指,去年元朗新田有漁塘被非法倒泥,規劃署證實個案後要求地主還原土地,但地主最終只將表面的泥頭清走,再將魚塘注滿水掩蓋餘下的泥頭,惟規劃署竟然「收貨」。

胡明川又指,規劃署一般不了解土地被破壞前的面貌,因此未能評估如何才算還原土地。例如2011鹿頸雞谷樹下一塊濕地被非法倒泥,地主毋須清除泥頭,只要在泥頭上種植草和樹,規劃署就接受「還原」結果,高生態價值的濕地就從此消失。

去年元朗新田有魚塘被非法倒泥,規劃署證實後要求地主將土地還原,結果地主只注水掩蓋。(受訪者提供)

《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和行動計劃》諮詢期下月7日就完結,胡明川批評,諮詢內容完全無提及香港生態環境面對的威脅,令人誤以為香港的生態保育工作做得足夠。她建議政府成立高層跨部門委員會,負責指導和統籌各部門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行動,以有效執行《行動計劃》。她又指,現時香港的郊野公園集中在高地和山林,建議將高生態價值的濕地和低地河流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以加強保護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