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獨家】新地「筍價」完成馬鞍山農地補地價 比8年前同區更平
《香港01》獲悉,新鴻基地產(0016)與政府就馬鞍山西沙公路超大型住宅項目(下稱西沙路項目)達成補地價協議,金額達159億元,總額雖然創歷史新高,但每呎樓面地價僅3,195元,估計每呎樓面總成本約9,000元,若日後以每呎1.6萬元推售,新地可獲利300多億元。有學者表示價錢偏平,反映政府渴求增加土地供應心切。
西沙路項目為新地一下子增加近500萬方呎可建樓面,規模等同沙田第一城,而地皮面積則等同四個維園,亦會成為新地未來一個重要盈利來源。有發展商高層指出,該地皮背山面海,擁有西沙全海景,有力打造新界「貝沙灣」。
《香港01》獲悉,政府早於本年上半年已就西沙路項目批出補地價,惟新鴻基地產其後上訴,及後政府再批出修訂補地價,新地管理層認為金額可接受,亦考慮到若再不接受補地價,日後若城規會不批准項目續期,便有機會令新地這個經營逾二十年的項目「泡湯」,所以決定落實建築圖則及補地價,最終協議以159億元補地價,創農地補地價紀錄的新高。
學者:反映政府渴地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表示,若對比同區馬鞍山落禾沙項目(現址為「迎海」),以約96億元補地價,每呎樓面約3252元,今次西沙路項目補地價後,每呎樓面的升幅甚至較8年前低,「感覺上當然平。」但他認為成交價非政府「賣大包」,因新地需負責擴闊道路等基建,估計總發展成本超過200億。
關焯照認為今次政府有經過周詳考慮,亦反映對增加供應的渴求,只要發展商出價不離譜,也會願意達成協議,「睇得出(政府)好想增加供應,而佢哋搵唔到地,以現在這麼缺地來說,農地是最快選擇。」
西沙路項目鄰近西貢十四鄉,預料可興建51幢住宅樓宇及32幢別墅,樓高約3至24層。發展項目亦提供多元化的社區設施,包括小學、中學、教堂、幼稚園、安老院舍、公共運動場及購物中心。
農地轉用途成為大發展商增加土地的途徑。持有大量農地的新地,繼今年5月完成屯門兆康逾65億元補地價後,現時再為十四鄉補地價為159億元,即本年新地已投入超過200億元於農地轉用途的補價。
項目亦打破2009年馬鞍山落禾沙項目(現址「迎海」)、以約96億元、每呎樓面補地價約3,252元,所創下最大宗農地轉住宅的補地價金額紀錄。
總樓面面積為497.7萬方呎 政府先後批三份圖則
十四鄉地皮鄰近西沙路,區內暫時未有任何大型新盤發展,交通暫時僅靠西沙路出入。城規會資料顯示,西沙路項目早於1990年代已獲批准興建住宅,惟因要符合城規訂下的要求及補地價問題遲遲未能上馬。
屋宇署資料亦顯示,新地西沙路項目先後獲批三份發展圖則,包括去年12月鄰近馬鞍山濾水廠的地皮,獲批建17幢16至25層高分層住宅大廈、1幢2層高教堂及1幢2層高商業大廈,住宅樓面涉約215.5萬方呎。
今年4月,另一位於鄰近大洞禾寮一帶的地皮,獲批建29幢6至22層高的分層住宅大廈、30幢3層高的洋房,並設有1幢1層高商業設施,涉及266.92萬方呎。與此同時,項目北面地皮將建逾27萬方呎康樂設施,包括高爾夫球會、運動中心、公眾停車場等。
三個月內斥200億改劃農地
新地5月已就屯門兆康第54區商住項目完成補地價,涉及逾65.3億元,西沙路項目補地價159億元,折合每呎樓面補地價約3195元。換言之,新地不足3個月內斥巨額完成兩宗大型補地價,反映對後市的信心。
發展期最少8年
新地目前手持農地超過2800萬方呎,並正處於更改土地用途的不同階段。在申請轉換新界農地用途方面,新地主席郭炳聯於兩個月前的業績會稱,西沙路項目涉及樓面約490萬方呎,另需投資大量基建,預期完成發展需時8年。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黃植榮於兩個月前曾表示,集團一向從申請換地、農地轉換,甚至在市區收購,爭取發展用地。但是在西沙路等項目,因涉及複雜環節,要處理路橋、土木等不同基建,因此要較長時間商議。他又稱,政府向來有補地價機制,發展商亦需要投入額外成本去負責基建、排污、路橋及開山劈石,並形容今次新地能夠爭取兩個項目完成轉換用途,實屬「好彩」。
西沙路發展項目詳情
基地位置: | 西貢十四鄉 |
基地面積: | 76.4公頃 |
建築高度: | 3-24層 |
建築面積: | 住用 - 約482萬平方呎 |
非住用 - 約9.7萬平方呎(會所) | |
- 約10萬平方呎(商業) | |
- 約18.8萬平方呎(體育綜合設施) | |
- 約9.7萬平方呎(公眾停車場) | |
單位總數: | 4,730伙 |
平均每伙面積: | 約1000平方呎 |
資料來源:城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