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式「開綠燈」 網媒憂註冊欠彈性 學者:口惠而實不至

撰文:甄挺良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今(19日)早公布,會向網媒「開綠燈」,容許合資格的網媒採訪政府記者會及傳媒活動。有網媒歡迎政府舉措,但亦有網媒認為細閱相關條文後,對自己機構是否符合資格「持觀望態度」,又認為《本地報刊註冊條例》部分條文對網媒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加上政府不接納「鼓吹性刊物」作登記用戶,擔心未來可能被政府以此為由被拒諸門外。

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政府將開放官方活動讓網媒採訪。(林若勤攝)

政府新聞處今日公布,容許「純網媒」申請成為政府新聞處發布系統登記用戶,以及容許網媒進場採訪政府活動。不過就訂明合資格網媒需要符合以下原則:

提交在申請前3個月內定期於網上報道新聞的證明
每星期最少5日更新其新聞平台
最少有1名編輯和1名記者
根據《本地報刊註冊條例》註冊

《眾新聞》料可符合政府規定

另外,政府亦訂明「鼓吹性刊物及網站」、「非政府或非牟利組織」、「關注團體」等「不被視為大眾新聞傳媒機構」,故不會獲接納為登記用戶。

網媒《眾新聞》主筆楊健興接受查詢時表示,政府決定開放網媒採訪,顯示林鄭月娥和上任特首對網媒「看法非常不同」,將報刊定義拉闊,對網媒發展有正面作用,「除非未來政府『搞小動作』,針對性地處理個別網媒」。他續指,根據初步觀察,《眾新聞》可以符合政府對網媒的定義,亦會著手準備按照條例註冊,「相信問題不大。」

HKFP為英文網媒,創辦人擔心政府對網媒規定欠缺彈性,可能令網媒感到為難。(HKFP網上截圖)

HKFP創辦人:政府不應該決定甚麼是「正確的新聞」

但本地英文網媒《Hong Kong Free Press》(HKFP)創辦人Tom Grundy就對政府舉措比較「審慎」(cautious)。他表示,政府看待網媒的方式出現改變,固然值得讚許,但要求網媒按《本地報刊註冊條例》註冊,可能引起問題。他舉例,條例要求媒體列印「出版內容」,交給註冊主任,但HKFP並無印刷版;Tom坦言「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做」。他期望政府可以彈性處理,不會令純網上媒體「感到為難」(make it difficult),否則相關條例就只是「官僚」(bureaucracy)。

他續指,留意到新聞處並不接受「鼓吹性刊物」(advocacy publications) ,可能引起問題(may cause some problem)。他表示,不少媒體都有既定立場,「紐約時報、南華早報都會對不同議題有看法」,「政府不應決定甚麼是『正確的新聞』」(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be getting involved into what appropriate news is)。他未來將主動聯絡新聞處,希望可早日「成功註冊」。

香港獨立媒體傍晚亦發表聲明,表達類似憂慮。聲明指,要求媒體列印內容並提交政府,安排「明顯不合時宜,亦對運作人數極少的網媒構成沉重負擔」,促請政府作解釋及澄清。《熱血時報》創辦人黃洋達接受傳媒查詢時表示,政府在註冊規定中加入「含糊條文」,「例如甚麼是鼓吹性刊物」,擔心可能影響網媒註冊。

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兼校友呂秉權認為,錢大康的電郵顯示校方給自己下台階。(資料圖片 / 黃寶瑩攝)

學者望政府彈性處理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政府在執行相關法例時應「適當地彈性處理」,如堅持全面執行《本地報刊註冊條例》,「是落後的做法」。他認為,此舉和網媒普及化的原意「背道而馳」,變相令相關改動「口惠而實不至」。他又認為,網媒和傳統媒體其中一個差別,在於前者往往有較明確立場,政府「不應該以媒體立場做審查」。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就認為,政府開放網媒採訪「是好事」。對於政府新聞處設下的4項要求,馮認為「和新聞自由並未有太大抵觸」,有相關規定亦是「行政上的需要」。

政府新聞處回覆查詢時表示,《本地報刊註冊條例》規定,凡在香港印刷或製作的報刊,而該報刊載有新聞、消息等按語、論述或評論,即屬本地報刊並須根據《本地報刊註冊條例》註冊。

大專生媒體仍然未獲批採訪官方活動

另外,今次政府開放網媒採訪,亦令人關注大專生媒體是否可以獲准採訪政府官方活動。但政府回覆查詢時僅表示,香港大專院校新聞系出版的報章、刊物「並非大眾新聞傳媒機構」發出,「不符合資格登記為新聞發布系統用戶」。呂秉權指,不少學生媒體已經符合政府「四大要求」,政府應積極考慮開放更多採訪平台,讓大專生媒體進行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