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年三十|天文台官方拆解連續五年消失之謎 機率只有1%
聖誕(25日)剛到,新曆大除夕(31日)將至,而距離農曆乙巳蛇年來臨也只有一個月多。這個送龍迎蛇之年,明年農曆除夕是年廿九(1月28日),而非年三十,而且更是連續5年沒有年三十周期之始。
天文台就在網誌解說這個現象,提到農曆十二月為小月、即只有29日的概率約為4成,而以此粗略估計,連續5年除夕並非年三十概率就只有約百分之一,而經歷這5年,下一波年三十長年消失周期預計在33年後的2058年出現,屆時更可能連續6年沒有年三十。
▼2月11日 農曆新年煙花匯演▼
過去100年有37年沒有年三十
天文台以「2025年起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為題發表網誌,指除夕在年廿九,而非大家熟知的年三十,非罕見現象,並指年三十在過去100年,即1925至2024年中就有37年「失去蹤影」,次數並不少。
天文台解釋,天文學上,「朔」(亦稱新月)是月球和太陽在同一黃經時的月相,接連兩次朔相隔的時間稱為「朔望月」,平均約29.5306日(即29日12小時44分3秒),而農曆月是按月相週期制定,每月以出現「朔」的日子為第一日。
由於月曆上每月日數必須是整數,農曆採用「小月」29日和「大月」30日的編制方法,農曆月的平均長度與「朔望月」大致相約。
天文台指,每月的第一天(即「朔日」)定為「初一日」,最後一天則稱為「晦日」,而視乎當月是大月還是小月,晦日可以是「廿九日」或「三十日」,但農曆大月及小月的出現沒有簡單而又均勻的規律,編排是基於兩大原則,即朔必定在初一日及曆月日數必須是整數。
而由2025年起連續五年的農曆十二月剛好都是小月,因此這幾年的除夕並非在年三十。事實上,農曆十二月為小月的概率約為四成,以此粗略估計,連續5年除夕並非年三十的概率就只有約百分之1。根據公曆與農曆對照表統計,在本世紀完結前還會有兩次類近的情況,分別在2058年至2063年及2089年至2094年,而這兩次更可能是連續6年沒有年三十。
▼2月11日 煙花匯演散場情況▼
▼2月11日 市民遊客湧尖沙咀海旁等看煙花▼
▼2019年 豬年煙花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