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綜援須無償工作 學者不解為何走回頭路 憂受助人失就業支援
綜援計劃下的就業支援服務將於明年9月完結,政府擬推出新計劃,要求15至59歲健全失業受助人每周參與一次「無償工作」。嶺大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歐陽達初指,社署給失業綜援受助人的支援中,早有安排受助人參與社區工作,在2003年更要求一星期三日的社區工作,但自2017年,當局已不再要求受助人做義工,轉而著重就業支援,新計劃如走回頭路。
歐陽達初表明對新計劃有疑問,不解每周強制一次無償工作如何幫助受助人求職就業。他指出,停留於申領失業綜援的人,通常是有多重困難的弱勢人士,現有的就業支援服務透過密集的輔導,按其需求提供不同介入,以至能在中長期逐步減低他們的就業障礙,擔心未來受助人會失去重要支援。
政府今早(22日)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表示,社署擬以試驗形式推行新的「失業受助人士支援計劃」,為期兩年,取代綜援計劃下現有的就業支援服務。新計劃將要求15至59歲失業健全綜援受助人,每周須至少參與一次「無償工作」,融入社會,違反會被停發7日綜援金額。
「無償工作」非新事 早年曾要求一周三天社區工作
當局形容新計劃運作「較為精簡」,重點在於透過無償工作協助參加者融入社會。嶺大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歐陽達初則指出,新計劃如走「回頭路」,並指回顧社署給失業綜援受助人的支援中,早有安排受助人參與「社區工作」。
社署早在1999年落實自力更生支援計劃時,已要求15至59歲健全失業受助人參與社區工作。及後在2003年,社署推出加強措施,為受助人進行更多工作配對,同時也加強社區工作,失業受助人須參與一星期三日的社區工作。
2017年轉向著重就業支援 歐陽達初:無償工作一日會比𠵱家好?
歐陽達初指,2003年失業綜援個案高達四五萬宗,令政府有意欲引入上述加強措施,但至2017年開始,當局已不再要求受助人做義工,著重於就業支援。
他估計,當局及合作機構當時也應該留意到做義工無助於受助人求職,「政府都係肯定個就業支援嘅重要性。所以喺呢個背景底下,今日去講呢個轉變(新計劃)就有少少疑問。」
「如果只係叫緊佢哋強制無償工作一日,點樣會比𠵱家好呢?有咩證據會覺得咁樣係有效過𠵱家個服務呢?呢個係一個問題。」
對象多為有多重困難弱勢人士 難靠主流服務培訓就業
政府在交予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的文件中,寫道新計劃運作較精簡,歐陽達初相信有機會指向減少就業支援的支出,意味新計劃或不再有職業配對、再培訓的配對、就業輔導。
縱然如當局所講,僱員再培訓局、勞工處有類似支援,歐陽達初指出,全球多地為申領失業福利的人士提供的就業支援大多較「度身訂造」,上述兩者提供的支援,未必能針對失業綜援受助人的需要。
「你落得到去安全網嘅人,都係啲相對弱勢嘅。」歐陽達初直指,一般的失業人士在經濟好轉後,便會找到工作離開「綜援網」,仍然申領失業綜援的人,通常是有多重困難的弱勢人士,例如欠工作經驗的單親家長、心理及精神健康上需支援的人、有成癮問題的人等,「呢啲唔係咁易去返主流嘅服務。」
現有服務密集且度身訂造 憂受助人將失去重要支援
歐陽達初認為,現有的就業支援服務有其功能,透過密集的輔導,並按受助人的需求,提供不同介入,除求職輔導,還包括幫受助人重建自信、認識自己等,以至能在中長期逐步減低他們的就業障礙。
他表示,政府提出的新計劃,若再無個案管理人員、又無這種密集、且度身訂造的服務,擔心受助人會失去重要支援,「咁點樣可以幫到佢哋就業,或者消除到佢哋就業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