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鏈球菌淡水魚|專家籲勿徒手觸摸海鮮 有倒刺或傷口應先包紮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本港近月累計錄得40宗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入院個案,全部非從事魚販及漁業養殖工作,大部份個案曾接觸淡水魚。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表示,全球暖化、海水溫度上升造就有利條件讓該類細菌繁殖。他指,該類細菌致病性高,衞生當局須多抽查魚場等環境樣本,又呼籲市民買魚時切勿徒手接觸魚類或水,若要接觸應戴手套,也要包紮好傷口。

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ST283可致敗血症及腦膜炎等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表示,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ST283有多個特點,首先可導致嚴重感染,例如敗血症、關節感染、腦膜炎及肺炎等,患者感染初期與一般感染相似,只會發燒及打冷震,但會導致關節病症及紅腫熱痛等。

他稱,若未能及時處理感染,或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有機會情況惡化,導致血壓偏低、脈絡偏快,並開始出現嚴重情況。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呼籲市民買魚時切忌徒手接觸魚類或水,若要接觸應戴手套,也要包紮好傷口。(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曾指出,據文獻記載,感染該類細菌主要是進食未煮食淡水魚為主,或有處理淡水魚的暴露史等,即皮膚表面有傷並接觸到受感染水或魚。

對於40宗感染者均非魚販,他稱相信魚販本身有保護衣或手套,無表面傷口也未必會受感染,反而一般市民在烹調過程中未將淡水魚煮熟,也可導致該感染,尤其長者及長期病等人士最受影響。

衛生署經調查發現,石湖墟街市一個零售淡水魚檔內採集的環境樣本和魚樣本的ST283基因序列型與部份個案吻合。(吳美松攝)

倡衞生當局抽查魚類養殖場等相關環境樣本

他說全球暖化、海水溫度上升等,造就有利條件比該類細菌繁殖,突顯其對惡劣環境的適應性,而這類細菌致病性相對較高,建議衞生當局應抽查魚類養殖場等相關環境樣本,並及早知悉入口活海鮮、尤其淡水魚有無受感染。

不要徒手觸碰活海鮮 包括養魚的水

至於買魚市民,曾祈殷提醒不要徒手觸碰活海鮮,包括市場上的水,若有接觸的必要,應先戴手套,假如指甲有倒刺或有其他外露傷口,也應包紮好才近距離接觸;倘有相關病徵應及早求醫,並詳細告之醫生相關接觸經過。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