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沙中線最終考古報告 獲古蹟辦接納 終極保育方式未定

撰文:甄挺良
出版:更新:

港鐵沙中線工程施工期間發現宋元古井,工程造價亦因考古工作而上升起碼41億元。港鐵今日(14日)公開最終考古報告,並指古物古蹟辦事處已於6月接納報告;至於古蹟辦最後如何處理,暫時未有公布。
根據報告,在聖山區域「考古發現豐富」,為日後研究宋元時期歷史的學者提供基礎資料;至於位於前大磡村的遺跡及文物,整體保育價值屬「低至中」。按目前安排,部分古井會在車站內原位置、原水平呈現,土瓜灣站建成後,亦會有展櫃介紹考古發現。部分古井及考古遺址則暫時以回填(backfill)方式保育。

土瓜灣站頂蓋已預建混凝井槽,讓政府部門日後可以在原位置、原水平重置 J2古井。 (港鐵提供)

港鐵表示,報告內容包括沙中線土瓜灣站工地範圍發現的遺跡及出土文物資料,最終考古報告已於今年6月底獲古蹟辦接納。報告指,歷時兩年多的發掘工作中,發現大量陶瓷器碎片,少量屬較高質量。發掘結果引證在宋元時代已有人在該區居住。

報告指宋元時代已有人在該區居住

報告又提到,在該區發掘到的考古物料豐富,可為未來研究提供基礎資料。發掘出來的器物中,包括陶瓷器、錢幣、瓦當等,亦有先秦時期和西漢時期的陶片。另外,對於有指宋帝昰及宋帝昺曾在九龍居住,但發掘結果並無發現任何遺址可證實他們曾在土瓜灣一帶建立宮殿或生活。跟進工作方面,KSH2012 J5古井、第2期考古工程的KSWT2013 F3結構、KSWT2013 F3、F4、 F5等結構已經作回填(backfilled),讓日後可進一步研究。

土瓜灣站將有展櫃,展示考古文物。(港鐵提供)

古蹟辦回應指,古物古蹟辦事處與港鐵公司安排接收有關的出土文物,並為已接收的文物進行登記、整理,並會妥善收藏,以便作詳細研究及日後系統地於土瓜灣站展出,供公眾觀賞。除J1和J2井分別作原址保留和日後重置外,其餘原址保留的遺蹟,將在擴建後的宋皇台公園原址展出。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表示,除了J2古井,古蹟辦官員暫未向古諮會明確交代其他遺址及文物的處理方案。他續指,在未有最終定案前,採用回填方式,在考古中屬常見保育方法,期望政府盡快再交代。

港鐵沙中線工程,因考古工作而導致工程滯後,非過海段預計可在2019年通車,至於過海段,則要2021年才有望開通。沙中線工程以經營權模式興建,即由公帑負責支付工程費用,早年撥款798億元,受考古工程影響,工程造價已經上升起碼4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