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頭皮針刺治療小兒自閉症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民間諺語有云:「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氣神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小朋友出現言語遲緩、神情呆滯及驚恐難眠等,可能與小兒自閉症有關。從中醫角度來說,自閉症源於「神」的表現出現障礙,透過頭皮針刺療法刺激腦部特定的組織,有助「激活」相應功能,從而改善病情,若把握治療黃金期,療效更為顯著。

撰文: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講師、港怡醫院註冊中醫師尤傳香博士

中醫古代文獻並無記載自閉症的病名,綜觀古代醫家的不同描述,小兒自閉症可被歸納為「童昏」、「語遲」、「無慧」及「目無情」等範疇,中醫認為成因與心、肝、腎三臟有密切關係,而病位則在腦部。

小兒自閉症分為原發性和退行性兩種,其中以原發性較常見,一般早於嬰兒期四至五個月大已可被察覺,主要表徵包括眼神接觸較弱、面部表情冷漠,以及不喜歡被抱起;至於退行性自閉症,通常於一歲半後會逐漸被發現,病童原本的語言和互動能力等,會隨着時間逐漸減弱甚至消失。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小兒自閉症的常見證型包括心脾兩虛、肝腎虧損、心神不安及肝陽上亢。言語遲緩和神情淡漠為共同的症狀,心脾兩虛者見髮稀萎黃、肌肉鬆弛及咀嚼無力;肝腎虧損者筋骨萎弱、發育遲緩;心神不安者易驚恐、眼神飄忽及較難入睡;肝陽上亢者則衝動易怒、情緒易失控,伴隨多動及專注力弱等。

中醫治療小兒自閉症以頭皮針為主,並可配合中藥治療,兩種療法配合可謂相得益彰。由於自閉症患者腦部的神經功能出現障礙,導致社交、言語溝通和認知方面缺陷及不足。以頭皮針刺激頭皮上的特定部位,例如認知思維區域的投射部位,可提升該區域的功能,同時能平衡經絡系統,調整臟腑功能,使氣血運行旺盛,腦絡得養,以達至治療目的。

中醫治療小兒自閉症以頭皮針為主,中醫師會隨症配穴。

一般而言,每個頭皮針療程需要約30次的針刺治療。醫師會根據不同的情況隨症配穴,對於肝腎虧損的兒童,可刺激肝俞、太溪及三陰交穴位;至於心神不安者,則要配心俞、神門和內關穴位。針對肌肉無力者,需要針刺臂臑、手三里、合谷、伏兔、足三里和承筋等穴位,使肌力增強。

如小兒不抗拒服用中藥,可配合中藥治療, 很多時候針刺配合中藥治療效果會更好。如肌肉鬆弛乏力者可用人參、黃芪、白術及山藥;性情急躁易怒者可用天麻、鉤藤、石決明;難以入睡者可用酸棗仁、百合和夜交籐等。

如小兒不抗拒服用中藥,可配合中藥治療,與頭皮針療法配合可相得益彰。

有些病童的父母或會擔心頭皮針會傷及腦部,事實上,頭皮針只會刺在頭皮下兩毫米之處,而腦部亦有頭骨保護,因此家長無需過於擔心。此外,中醫師為小童針灸時,通常會採用較幼細的針、較輕的手法,初時落針數目會較少,繼而循序漸進開展療程,其間與患童建立互信關係亦非常重要。

大部分兒童在針刺治療期間都能保持冷靜,可順利完成療程,若小童抗拒掙扎,醫師會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作出相應調整。

近月有家長帶同年約兩歲半、合併有發展遲緩的兒子求診,男童在18個月大時會說「爸」、「媽」,但之後一直沒進步,而他平時喜歡獨處和俯臥,睡眠質素差,有重複性的行為, 肌肉鬆弛乏力,形體瘦小,頭髮稀少, 容易感冒。男童經過兩個月每星期兩次的治療,包括頭皮針和體針,並配合中藥增強體質。現男童不但明顯長高,其頭髮亦變得濃密,肢體肌力及協調性增強,可跑跳,並可跟隨音樂哼歌, 同時體質亦有增強,感冒次數較前明顯減少。父母看到兒子不斷進步,感到歡欣鼓舞。

至於家長在照顧自閉症兒童方面則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以冷靜、正面和積極的態度,與子女同行成長路。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機,以便及早改善孩子的病況。

「01醫務所」與港怡醫院合作,隔周五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醫健怡情》。港怡醫院致力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本著全人關顧的理念,為病人帶來個人化的護理。港怡醫院作為私營教學醫院,亦一直為本港培育專業醫護人才作出貢獻。

醫護人員透過專欄分享醫學及健康資訊,讀者細心閱讀文章,增廣見聞之餘,亦能感受醫護維護民康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