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患者子女現情緒問題為一般人5倍 專家建議早睡早起預防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躁鬱患者子女出現情緒問題或社交焦慮為一般人的5倍,患者子女童年時較易出現行為問題,如太好動或不願活動;到青少年踏入躁鬱發展關鍵期,則容易有社交焦慮,並傾向晚睡晚起。專家建議他們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電子產品、並及時就醫。
中大醫學院於2016至2019年間、聯同大灣區內10間醫院,4 間為香港醫院、廣洲、深圳各3 間,招募191名父母為躁鬱症患者6至21歲子女、及202名非躁鬱症父母的子女進行三年的對照研究。研究團隊收集參加者的精神健康、睡眠情況和晝夜節律等數據。
研究指躁鬱症子女較一般人更易患上情緒問題
研究結果表示,躁鬱症患者子女患情緒障礙及社交焦慮、風險為一般人的5倍;患抑鬱問題及晝夜節奏紊亂是同齡人的4倍;患者子女在青少年時期出現社交焦慮風險、更是同齡人的7.5倍。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兼卓敏精神科學教授榮潤國建議,應及早於青少年時期,未演變成嚴重精神疾病前,進行非藥物干預。鼓勵他們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電子產品等;建議他們若出現問題,盡早求助及就醫。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兼卓敏精神科學教授榮潤國表示,香港一般學童約12時多睡覺,躁鬱患者子女則接近1時,相差大約20分鐘,起床時間則皆為上學的7時或之前。他建議兒童最好睡9至10小時,青少年則8至9小時。他提醒周末補眠會造成「社交時差」惡性循環,建議不要補眠多於2小時。他又說,出現部分症狀或需求醫,包括太遲睡覺和起床,以致早上無法起床上學,或常常焦慮至影響學業和社交。
研究又發現,睡眠節律紊亂是躁鬱症的重要特徵。患者子女夜間的褪黑素分泌速度慢,水平低,估計與他們晚間對光線較敏感,抑制褪黑素的分泌,相信是他們晚睡晚起的重要原因。
中大精神科學系博士畢業生封紅亮表示,為避免夜間過度光線增加精神障礙,應該使用遮光度良好的窗簾以減少夜晚的環境光污染、減少使用發光電子設備、使用眼鏡遮蔽藍光,在早上至少有半小時的亮光環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