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銅鑼灣書店的日子》第一回 店員失蹤前 郵寄書常被退回

撰文:胡志偉
出版:更新:

本文由作家胡志偉(筆名「鄭義」)撰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書店人員失蹤前早有郵購書籍被退回。

日記1:桂民海失蹤消息傳出震驚全城

十一月六日

這是一個黑色的星期五。清晨五點起身,打開電腦先看博訊新聞,「香港出版商阿海被從泰國綁架回國」十五字映入我的眼簾。文章說,阿海(桂民海)和他的合伙人呂波、僱員林榮基、張志平分別在泰國、深圳失蹤。

這條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驀地中斷了我既定的寫作計劃。我馬上致電摯友李波,他聲調低沉,坦承巨流公司瀕臨全軍覆沒,現正疲於奔命,在柴灣倉庫、北角出版社與銅鑼灣書店之間忙不及履。基於朋友義氣,我毫不猶豫地說,願意放下手上書稿,去銅鑼灣書店當一名義工,他表示歡迎。就這樣,我這一輩子增添了八星期的賣書生涯。

我和李波是一九九五年六月經朋友介紹認識的。當時他在一家大型印務公司擔任美術總監,我正負責文學季刊《香港筆薈》的編務。他是英國留學生,精通電腦排版技術,還是個出色的油畫家。我邀請他幫助設計香港筆薈的版式、封面封底以及繪製小說插圖。

《香港筆薈》是香港筆會的會刊,該會是「獨立中文筆會」,創辦人為著名抗日小說《風蕭蕭》的作者徐訏。一九七五年代創會時,會員有文壇精英熊式一、胡菊人、劉以鬯、徐速、南宮博、司馬長風、張同、鍾玲、黃維樑等。

一九八零年徐訏病故後,會務一度陷入低潮。一九九三年二月,我召集陳蝶衣、劉濟昆、舒巷城、馮鳳三、馬鼎盛、羅孚、容若、張同餐聚,並向外地名家白樺、王小波、葉永烈、艾曉明、張欣、賈亦棣、逯耀東、張宗和、陳村、陸星兒徵稿,終於以會刊凝聚新老會員,恢復了這個國際筆會屬會的活動。自一九九三年三月至二○○○年十二月,出版了十七期近五百萬言,還邀約曾任瑞典文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埃斯普馬克、斯德哥爾摩大學中文系主任羅多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現代小說史》作者夏志清為筆薈撰稿。

鄭義因為找李波做美術設計而相識。(資料圖片)

李波美術天份強

李波擔任美術總監是第四至第十七期,他設計的第五、八期是「紀念張愛玲特輯」,由於封面盡態極妍、引人入勝以及名家如林,該兩期都賣了三千多本,雄踞全港文學刊物之榜首。一九九七年我主編《開卷有益》雜誌時,仍邀請李波任美術總監,我始終認為,李波的設計、插畫水平在香港是首屈一指的。

二○○四年春,李波辭去印務公司職務,自行創業,開辦了文化藝術出版社。他的頭一個選題是《上海幫的黃昏》,曾邀約我合撰,我因庶務羈絆,未來得及加盟。當我得悉這本書賣了兩萬多本時,着實為他慶幸。當年我還是抽空為他撰寫了《上海灘黑白道大亨》、《上海灘豪門巨富》、《上海灘天王巨星》、《上海灘驚天大案》等五本歷史作品。由於李波為人慷慨大度,他付給的版稅幾達坊間同類出版社的兩倍,所以十二年來,我一直跟他合作愉快,給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了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林彪、張發奎、朱鎔基、李鵬、龔如心以及世界富豪、中國富豪的傳記以及歷史類書籍五十多本,從來也未發生過齟齬。

二○一二年,李波同旅德華僑桂民海合資創辦了巨流發行公司,將他麾下「文化藝術」、「南風窗」、「新視界」三個出版社,連同桂民海的北運河、雙豐等九個出版社,抽離劉達文的夏菲爾出版社,還挖走了夏菲爾的兩員幹將呂波和張志平。巨流買下了柴灣康民工業大廈十樓一個兩百平方米的貨倉,又租賃了九樓一個一百平方米的貨倉,生意興隆,蒸蒸日上,還曾一度超過了夏菲爾集團的業績。

鄭義因為店員失蹤而到銅鑼灣書店幫忙。(資料圖片)

二○一四年,桂民海與李波合資向林榮基買下了崇光百貨公司後面的銅鑼灣書店,一則以此為巨流的櫥窗與讀者聯絡點,二則落實產銷一條龍的規劃。當時店主林榮基歷年積累了損失二十萬元,加上年老力衰,乃樂於脫手買方。

日記2:內地訂書不少 非禁書也未能過關

十一月七日 

到銅鑼灣書店站櫃台進入第二天。這三十平方米的舖面,分四列排著卅六隻書櫃,一進門右手是名人傳記、史學專著等,左手是有關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前中央政治局委員薄熙來、前中央統戰部部長令計劃及其紅顏知己的政治八卦誹聞書籍。雖然門前高掛「政治書籍最全」,但這類書僅佔全部書刊兩成,更多的是武俠、言情、健身、減肥、美容、醫藥、占卜、星相、金融、投資、宗教、旅遊、辭典、文物、兒童、小說、詩歌等書刊。

在收銀台右側的狹窄巷道中,堆積了幾十捆書,其中部份是大陸郵局退回的書刊(包括境外印行的五十二冊精裝《毛澤東全集》,載有毛澤東微時主張湖南省獨立的文章),另一部份是大陸讀者委託店長林榮基到深圳郵寄的書刊。其中未必每本都是「禁書」,但我知曉二○一三年中央郵電部曾下達通知,禁止深圳的郵局收寄國外、境外出版的書刊,看到大陸郵局開具的退書單,我對林、張、呂三人被捕的原因恍然大悟。

鄭義發現不少郵寄內地的書都被退回,當中不少並非禁書。 (江智騫攝)

林榮基原先在左派中華書店任職,一九九四年以退職金租賃了處於香港地王的一座舊樓一樓,開設了這家綜合書店。老林待客和氣,有求必應,所以客似雲來,門庭若市。一九九六年市政局斥資二百多萬元編寫的近千頁辭書《香港文學作家傳略》交林榮基總代理,這部定價290元的精裝書,我買了15本送友儕。此後我的自由出版社產品,也交付老林代售,像《書評集錦》、《被歷史遺忘的名人》等厚書,至今一直輰銷。

外國記者關注書店職員失蹤

我到銅鑼灣書店,看見李波整天忙於應付中外記者,外記如VOA、BBC、NHK、法廣、讀賣、朝日;中文記者如蘋果、東方、明報、星島、端傳媒等,他不願得罪記者,勉強同意給書架拍照,但又怕捲入是非,堅拒拍他個人照片;不時還有熱血時報、國際特赦組織等來電採訪,不勝其擾。

我建議李波把阻擋通道的幾十捆書刊放進書架底下的大櫃,這才發覺點貨、訂貨、開單、收錢、理貨、上架等業務由一人總攬是十分辛苦的。傍晚,立法會議員何俊仁來買書,他表示,有關失蹤人士若需要法律援助,他義不容辭,分文不收,我深為何議員的扶危濟困精神所感動。

 

報料請致電或WhatsApp 「01線報」:6511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