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劇場】互動的舞台劇 黑暗中觀眾更放膽表達 參與改寫劇本
社會企業黑暗劇場將於6月舉行八場黑暗演出—《哈姆雷特的抉擇》。舞台劇蘊含了大量互動情節,讓觀眾在黑暗中透過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欣賞戲劇之餘,也可以與演員對話,從而改寫劇本,影響角色的抉擇。黑暗中做戲有難度,黑暗中「睇」戲其實也別有滋味。
《哈姆雷特的抉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名著《哈姆雷特》,以西方皇室做背景,講述一個王子遇見母親的鬼魂,決定為母尋找真凶報仇的故事。過程中,觀眾會隨故事的發展,進入不同的體驗環節,包括食餅、飲嘢,遇見落雨,一起質問角色找出疑兇。
體會真正的黑暗
入場前,觀眾需要放下身上所有發光的儀器(劇場有櫃子可供鎖起個人物品),以防不小心打破黑暗中的幽秘。然後,五人一組,排隊拉著繩子在劇場有光的門口被牽進黑暗當中。
走進黑暗像一場陌生又令人興奮的儀式。這儀式帶來的感受如果要唱出來,應該是那句「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因為體驗那真真正正的黑暗,不是平日閉上眼睛可以模仿、或者體會的,那黑不是關掉燈的黑,是使勁睜大眼睛都感受不到一絲一毫光線的黑;是看不見任何事物,也會眼睛疲勞的黑;是無法辨別自己是睜開了眼還是閉上了眼睛的黑。
抽走視覺 味覺失效
這樣的黑,像保護。所以,入場前,觀眾很冷靜;完場後的分享環節,觀眾被問及感受時也很少言;唯獨在場內,你左一言我右一語,人人都成了搶答比賽當中的小學生。食餅時,明明是同一塊餅,有人食出椰子味,有人食出雲呢拿味,有人食出杏仁味....飲用飲料時,同一枝薏米水,有人說是薏米,有人說是豆漿,有人說有龍眼,有人說沒什麼味道......
拿掉視覺的感官,到了有光的地方開估了,像一場搞笑的鬧劇,每個人都帶點不同程度的驚訝。對於觀眾的投入參與,「黑暗劇場」創辦人、「黑暗中對話」香港首位失明培訓導師(後天罹患青光眼而失明),也是劇作的導演陳衍泓(逗點)說:「專家研究,人有80%的資訊靠視覺接受。城市人太忙碌,變相眼睛不能休息,其他感官的感受都沒有了。所以,薏米水有人居然說是豆漿。黑暗劇場就是希望幫大家尋找返(其他感官的感受)。」所以,黑暗劇場規定,觀眾不能遲到,中間離場後不能再進入,不能帶電子儀器,就是希望觀眾專心參與舞台演出。
演員有視障人士 也有精神病康復者
黑暗劇場的演員有視障人士,也有健視人士,他們沒有配戴任何裝置,與觀眾在同樣黑暗的環境內互動,還再走位。逗點說走位綵排大概練了兩個月,每個星期一至兩次,「(演員當中)有些是精神病康復者,有些是自閉症、弱智,或者失明,我們面對的挑戰其實很大。但我們相信我們的平台是對的,信念是一樣的,就算是殘疾人士、弱勢社群,同樣可以付出,投入。他們雖然來自五胡四海,有不同經歷,但我們有同一個信念,相信我們願意付出,也能藝術上賺到有尊嚴的酬勞貢獻社會。不一定說要依賴社會和別人的同情心。」
劇場│《哈姆雷特的抉擇》
2017年6月2*,9,16日(五) 7:30pm
2017年6月10,17日(六) 3:00pm
2017年6月3,10,17日(六) 7:30pm
*6月2日經已滿座
美孚黑暗中對話體驗館
$370/$320
每場均設演後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