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之顛】香港戰前燈塔只餘5個 最老超過140歲!

撰文:余思朗
出版:更新:

電影《春光乍洩》結末,張震去的火地群島燈塔(Les Eclaireurs Lighthouse)—— 被阿根廷人稱為「世界盡頭的燈塔」。其實要看燈塔,不用跑去地球最南端,不用跑去歐洲美洲,香港也有。曾經是亞洲最繁華貿易港口之一的香港,自十八世紀起已建有自己的燈塔,屹立在本港各個小島,為來往的船家照路。
日出日落,戰前所建燈塔僅餘五座。昔日燈塔的功能也許不再,但它們記錄的歷史,和守護它們的燈塔看守員故事,仍靜靜留在小島之巔。

遙遙立在海島之巔,燈塔的歷史和故事,離我們多遠?(圖:香港記憶/高添強)

香港第一個燈塔和中英談判有關?

燈塔的故事,和香港歷史環環相扣。

香港對外貿易始於十八世紀後期,在那之前,本港海上貿易並不頻繁。直至中國在鴉片戰爭戰敗,被逼開放港口,才掀開香港成為世界港口的序幕。

那時西方商人提出興建燈塔,方便貿易船隻航行,但其實早於1867年,英國海軍測量師里德中校(Commander Reed)已提出三個在本港興建燈塔的地點——包括香港最東面的橫瀾島、南丫島和位於南邊的蚊尾洲(Gap Rock)。然而這三個地點皆屬中國領土,中英談判不果,計劃就一直擱置。

直至1875年,才把燈塔位置確定在屬香港管理的德忌立角(Cape D'Aguilar),遂建了本港首個燈塔——德忌立角燈塔,即是鶴咀燈塔(以附近的鶴咀村落命名)。

看守員守燈塔一個月

鶴咀燈塔於1875年4月16日亮燈啟用,造價15000港元,建成時高17米,採用煤和石油氣燈,再利用折射原理把光聚焦到中心,天清時,訊號燈能照到23海里以外。燈塔以石頭建成,圓錐形而上,讓建築重心維持在底部,抵擋颱風和海浪沖蝕。初時燈塔只能發出穩定的白光,後來技術改善,每個燈塔都會有獨特的閃光和轉速,方便船家辨認位置。

當時燈塔要人手控制,為了「迎接」全港首個燈塔的誕生,當時香港政府還從英國請來一位看守員,事前要在倫敦的燈塔和訊號燈製造公司接受訓練,相當不簡單。燈塔通常建於偏遠小島,設施欠缺,遇上打風落雨也求救無門。初時看守員要駐守燈塔一個月,才能放一星期假,食物、水源,也要在小島解決。

相關文章:美利道停車場關閉 市民奇遇舊式70年代「廢紙箱」

發燒友教你睇英國皇室徽號認郵筒 全港第一個郵筒在哪?​

現存五個燈塔:

其後三十年間,香港政府興建了共七個燈塔,建築各有特色,現存五座戰前燈塔——鶴咀燈塔、青洲新舊燈塔、橫瀾洲燈塔,和燈龍洲燈塔,皆被列為法定古蹟。現時燈塔由海事處管理,不開放公眾參觀,但如鶴咀燈塔和黑角頭燈塔的舊址,仍能從登山徑遠眺或經過。

青洲燈塔:歐陸式建築 啟用日期:1/7/1875

青洲燈塔充滿歐洲建築特色,牆上有兩個「十」字通風口,和中古歐洲堡壘上的槍眼相似。(圖: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

青洲燈塔建築群位於本港西面,包括兩座燈塔、一幢前歐籍職員宿舍、和一幢前看守員房舍。燈塔以花崗岩製成,高約12米,圓拱形的大門和「十」字形的採光窗口成了它的建築特色。

1893年,時任港督卜力爵士提出把已停用的鶴咀燈塔訊號燈移到青洲燈塔,便在舊燈塔旁建了一座較大新燈塔,1906年開始運作,1970年代全自動化。兩座宿舍建築物曾一度改建為警察康樂中心。現時則租予基督教互愛中心作青少年戒毒治療及康復中心。

黑角頭燈塔:子承父業的燈塔看守員 啟用日期:1/3/1876

1890年代的黑角頭燈塔。(圖:香港記憶/香港歷史博物館)

黑角頭燈塔充滿著有趣的故事—— 這燈塔完工日期較預期遲,原因是建築材料不小心送了去非洲的好望角。

又據說,曾有一位看守員的太太在燈塔內生了孩子,孩子長大後也成為了一位燈塔看守員。

蚊尾洲燈塔:中英合建的燈塔 啟用日期:4/1892

蚊尾洲燈塔現況。(影片截圖:Tam Kwong Hung)

還記得前文提及蚊尾洲本是燈塔理想選址之一?1888年,港英政府再向中方提出燈塔興建方案,最後拍板由當時仍屬中國的九龍海關支付7500元的興建費,和每年750元的維修費,興建工程和維修由香港政府負責,蚊尾洲仍屬中方領土,訊號燈由瑞典製造。

現時燈塔由內地管理,轉用太陽能繼續運作,近年也有珠海旅行社辦起到蚊尾洲燈塔的旅行團來。

橫瀾洲燈塔:服務歷史最悠久 啟用日期:9/5/1893

(圖:香港記憶/高添強)

由上海大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當時的中國海關)聘請巴黎Barbier and Co公司建造橫瀾洲燈塔的訊號燈。1893年5月投入服務,1901年1月1日根據新界租約交由香港政府管理。

橫瀾洲燈塔在二戰時因空襲而嚴重損毀,1989年全面自動化。現時燈塔仍在運作,除了為船隻照明外,還為香港天文台報告東面氣象資料,是本港仍在運行、歷史最悠久的燈塔。

燈龍洲燈塔:金屬燈塔 啟用日期:29/4/1912

(圖:香港記憶/古物古蹟辦事處)

燈龍洲燈塔,又名汲星燈塔,特色是金屬製的骨架,11.8米高,英國製訊號燈。

南堂尾燈塔:日軍防衛設施 啟用日期:不詳(建於1941-1945年間)

南堂尾燈塔是香港最後轉為自動化的燈塔。(圖:香港記憶/古物古蹟辦事處)

南堂尾燈塔位於東龍島最南面,和其他燈塔不一樣,南堂尾燈塔並非為海上貿易而建,而是日軍在二戰時興建的防衛設施。

它原本用作炮台以保衛維多利亞港東南面的航道,可放置約九吋直徑的大炮,炮台後來於1965年改建為海事處南堂尾燈塔的機房。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