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頻道冠軍攝影師 無懼抗癌路 生前燃盡餘暉完成電車相集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剛剛農曆新年前,Bona Liu(廖錦新)離開了人世,享年59歲。12年前,Bona確診癌症末期,獲悉自己時日無多,於是帶住相機隨時隨處拍下城市面貌,其中一張夕陽照獲得國家地理頻道攝影比賽冠軍。廖太也一併辭職全心照顧丈夫,一路陪伴他拍照。「自從患病後,他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發掘世界。」用相片記錄他親身走過的路,讓Bona覺得自己仍活着。
攝影:Bona Liu

Bona熱愛拍攝電車。(Facebook圖片)

將生命最後的日子奉獻予攝影

Bona本來是平面設計師,過往工作至天昏地暗,經常在家繪畫至夜深。至2005年赫然發現患上淋巴癌,那時已是末期,「做了十多次化療,皮膚也變了另一種顏色。」廖太憶述。不幸中之大幸是,確診後不久Bona移植幹細胞配對成功,總算活多了12年。然而,當時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醫生告知Bona餘生只能與癌細胞共存。

深知自己時日無多,Bona毅然辭去工作,每天除了做復健,就是拍照。「只要天氣好,他身體情況許可,天天都外出拍照。」廖太憶述,Bona是病發後才開始鑽研攝影,起初只是用小型數碼相機,後來轉用單反相機,又隨身攜帶各式沉重配件,滿香港跑拍下街景。「年輕時他更喜歡拍大自然,但患病後不能攀山涉水,他就喜歡在市區溜達,隨心而影。」2011年,他以一幅在家附近拍攝、夕陽倒影下的《半邊人》,獲得國家地理頻道「好奇看世界」攝影比賽公開組冠軍。

雨後、倒影、黃昏、電車

Bona最喜歡拍攝數種場景:雨後、倒影、黃昏、及電車。「他有時拍照一段時間後會感頭暈或站不穩,我要攙扶他,又或幫助搬動沉重的腳架等器材。」其妻憶述:「他如此瘦弱,卻可以抬住一部很重的相機連長鏡頭到處跑。在拍照時他怎拍也不覺得累,到一靜下來時方疲態盡現。」Bona從小到大住在堅尼地城,尤其喜歡乘搭電車,在時速35公里的速度下,捕捉沿途風景。「他就喜歡電車夠慢,才能在看到畫面的一刻及時將之拍下。他亦喜歡電車廣告360度覆蓋整個車身每一吋的獨特構圖」。

13年,Bona曾獲邀與其他數名攝影師,聯合出版《 電車藝術廊 Tram Art Gallery》攝影集。14年,他獲得電車公司主辦的慶祝成立110周年攝影比賽冠軍;15年末又獲「叮叮去九龍」展覽策展人黃曼玲(Irene)邀請,加入「追蹤電車隊」參加電車相展。其時他的健康情況每況愈下,已不能走路外出。在病榻上的最後一年,他除了與癌魔對抗,就是透過電話或電郵,與「追蹤電車隊」成員聯絡、並完成他最後的電車相集。

相片按下快門只是一剎,為每個生命留下的餘暉卻是永恆。願Bona好走。

2014年,Bona曾以這幅《星空下的光影》,奪得電車公司主辦的「成長110,裝載你我情」攝影比賽冠軍。
他經常說,雨後地上的積水能映出鏡像圖案。他最喜歡拍這種畫面,覺得很浪漫。
廖太
《夜了,春秧街》(When the evening falls on Chun Yeung Street),攝於2014年晚上
拍攝這張照片時,為了取得最佳攝影角度,他不惜把半邊身探出車廂去。
廖太
《對照》(Mirror image),攝於2012年黃昏
修女與波霸,形成強烈對比。如無問准許可,他盡量都不會拍攝真人的正面,怕對方介意。
廖太
《無題》(Untitled),攝於2012年下午
他在上一輛電車的車尾位置發呆,忽然看到下一輛電車擠滿人,馬上舉機拍下三代人擠逼而親密的一刻。
廖太
《滿載三代情》(Embracing three generations),攝於2014年下午
他拍照從不開閃光燈,喜歡自然光線與昏暗度。
廖太
《七月孟蘭》(Ghost Festival in July),攝於2012年晚上
Bona拍下這張照片後,一直不知道車長是誰。直至籌備展覽期間,機緣巧合下我們重遇該車長,知道對方暱稱為『囝囝』,Bona就如此建議了此相片的名稱。
Irene
《係囝囝嚟㗎》(It is Boy Boy),攝於2014年黃昏
那是一晚深夜,他留意到此妙齡獨行女人,就拍下她的寂寞。
廖太
《她的空間》(Her space),攝於2012年晚上

Bona以電車為主題的部分遺作,現正在「叮叮去九龍」展覽內展出,歡迎公眾入場參觀。

「叮叮去九龍」展覽
日期:2月10日至3月14日(星期二至日,逢星期一休館)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