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廢挑戰】連續五日棄用紙巾、外賣盒 尷尬竟是最大敵人?
「五日連續不能用紙巾,我覺得有點難。」Jess語帶猶豫道。環保達人龐一鳴曾說,減廢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然而,Jess除了分類回收、帶水樽外出,「減廢」二字幾乎絕跡於日常生活。
這次她應記者的邀請,在五天內完成三個減廢挑戰——棄用紙巾、自備餐盒購買外賣及購買最少包裝的零食。跟隨Jess的減廢生活數天,發現她最常說的,並非「很麻煩」或「很難」,竟然是「覺得尷尬」。
上堂口不停 包裝竟佔垃圾七成
22歲的Jess是數學教育系五年級生。在開始減廢挑戰前,記者特意隨她生活一天,觀察她的日常習慣。Jess坦言,平時的垃圾大多來自零食包裝或外賣飲料。「上堂上到悶,就會拿糖出來食,同埋傳給同學食。」
Jess上課沒多久,便拿出一個小盒子。她剛打開時,鄰座的同學熟練地伸手過來拿糖果。Jess的盒子猶如小學生的零食盒,裝滿各式各樣的糖果。「買糖果的時候,多數買獨立包裝,因為方便上堂食。」零食盒打開後,Jess及同學們每隔一陣子便吃一粒糖。不消半個課堂,桌上已放滿多張糖紙,還有抺手的紙巾。「今日帶了糖,但平時也會帶其他零食,例如朱古力、百力支。」單是一節課堂,Jess及同學們已製造了大約7-8張糖紙,以及數張紙巾;還有午飯製造的垃圾及台式飲料的塑膠容器,粗略統計食物包裝及容器佔Jess一天的垃圾約有七成。
自備毛巾像小學生?
Jess的首個挑戰是不能用紙巾(如廁除外)。當天早上,她相約同學吃早餐。當Jess拿出公仔手巾盒時,對面的朋友打趣說道:「Jess平時一人用一張紙巾,我們就會撕開幾份一齊用,幾環保。」Jess此時「反擊」:「環保就要身邊的朋友一齊做嘛!」朋友被瞬間「擊倒」,笑而不語,拿起餐廳供應的紙巾抺嘴。根據綠色和平資料顯示,紙巾的分解速度因應厚度及面積而有所差異,一般需要2至4 個星期。
接下來五天,Jess也要用毛巾取代紙巾。她經常與朋友外出食飯,會否覺得麻煩呢?「帶毛巾其實不麻煩,反而在朋友面前拿毛巾抺嘴,是有點尷尬。」她吃吃笑了兩聲,繼續說:「因為很久也沒有用過毛巾了,好似小學的時候才會用。」
大發現:自備容器購買台式飲品 可慳一蚊
除了棄用紙巾,Jess亦要嘗試用盒買外賣及掃街。與用毛巾相比,這似乎令Jess有點卻步。「帶水樽、用毛巾是自己的習慣,但現在要把盒子給店員,怕會阻到他們工作。」這天,我們來到葵涌廣場。Jess家住葵芳,周末補習前總愛來這裡掃街,或是到附近吃午飯。
旁人用發泡膠盒吃燒賣、撈麵,吃罷便一手扔在垃圾桶;Jess卻從手袋拿出了玻璃盒,邊走邊低聲說:「唔知會唔會唔畀呢?」她走到牛雜檔旁邊問說:「唔該想要十蚊牛雜,可否用這個來裝?」老闆沒有多問一句,便將牛雜放進去。老闆一邊剪著牛雜,一邊說:「環保嘛,現在愈來愈多人這樣做,我們都會支持。」此時,Jess的神情大為放鬆。她笑說:「原來都唔係咁尷尬。可能現在人較少,不用拿等候號碼,否則他就要記住這些盒子是屬於哪人了。」
隨後,我們去到台式飲品店。Jess初時認為連鎖集團規則較多,應該難以用水樽盛載。怎料,店員也「照單全收」。Jess下單後,興奮地說:「我用環保杯仲平咗一蚊。我買左咁多次都唔知可以用水樽的。」原來在收銀處正前方,有一張告示寫道環保杯所需的容量標準。當Jess拿著裝滿飲料的水樽時,有位男顧客投以好奇的目光,說:「原來呢度畀用水樽㗎。」
儲存垃圾 檢視生活習慣
根據環境局於2013年公佈的《香港資源藍圖2013-2022》指,港人每天製造的垃圾有1.36公斤,比東京高出1.8倍。龐一鳴曾說,我們缺乏機會去檢視垃圾,反思生活習慣。Jess平常也是將垃圾丟往垃圾桶後,再也不會多望一眼。但在這五天裡,她要紀錄每天的垃圾量,多了與垃圾「相處」的時間。
「原來我平時真的吃很多獨立包裝的零食,每天還用上了四至五張紙巾。」她笑說。看著垃圾量由20件,減少至6件。Jess覺得逐步改變生活習慣可以減少製造垃圾。「我平時一天用大約五張紙巾,原來這五天已經用少了廿五張,都有幾包紙巾㗎。」Jess瞪大雙眼,頓了一頓續說:「要不是這樣做,我都不知道原來可以慳那麼多。」
五天過後,Jess更了解垃圾的來源,但她覺得餐廳亦需要有減廢的意識。「有些垃圾是『身不由己』。好似最後一天在餐廳吃雪糕,怎料是用紙杯盛載,這又無故製造多件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