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換屆近一年 民主派批民生事項亦被禁 爭取靠「咬著不放」
在1月16日的中西區區議會大會上,警務處處長鄧炳強亦列席其中。在討論一項譴責警暴的臨時動議時,鄧炳強突然起身離開,民政專員與其他政府官員也緊隨其後,令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鄭麗琼措手不及。她形容當日的經歷「太刺激」,在她26年的區議會生涯中,是首次遇上民政專員連同政府官員「出走」:「當時來說真的很恐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記者|鄭希妍 編輯|梁穎珊 攝影|梁穎珊
民主派在今屆區議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不少區議員與選民期待,民主派在區議會有一番作為。但上任後,政府在區議會內設立重重關卡,本來應與區議會互相合作的民政事務處(民政處)多次展現不合作的態度,民政專員與秘書在會議中離場、不容議員討論全港性議題、拖延或扣起區議員開支等問題也時有發生。上任一年,走在這條遍地荊棘的改革之路上,民主派區議員可謂困難重重。
▼▼▼相關圖輯:點擊即睇近日各區議會情況▼▼▼
秘書離場 會議無人記錄
鄭麗琼表示,鄧炳強與民政專員在1月16日的會議離席時並無解釋原因,但在往後的區議會會議前,若議程中有敏感議案,民政專員會以議案越權、不符區議會職能等理由,指出會上不能討論、會議議程也不能有那些議案。如果議員在會上繼續討論,民政專員就會根據《區議會條例》第61條,指出該項議程有違區議會職能,然後與秘書處及其他政府部門職員離場,等議員討論完該議案再回會議室開會。這種情況近來時有發生,鄭麗琼表示:「現在離場就像『吃生菜』般簡單。」她認為民政處對越權議案的定義並不合理,例如政府早前在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搭建「火眼實驗室」以檢測新冠肺炎,體育館由中西區區議會管理,但相關事項仍被民政處定義為全港議題,不符區議會職能。
官員離場,會議大受影響。由於現時秘書處由民政處管理,民政專員離席時會帶上秘書,以致無人撰寫會議記錄。鄭麗琼與其他民主派區議員商量後,決定自行用電話錄音,再用主席酬金請人把錄音內容打出來,補足在秘書離場後討論的議案。唯政府拒絕將這些完整的會議紀錄上載至政府網頁,而議員也不想通過官方有缺失的會議紀錄,雙方僵持不下,令中西區區議會網頁五月至今的會議紀錄從缺。
中西區區議會與民政處關係緊張,鄭麗琼至今收到三封由民政事務總署發出,標題為「相互尊重,理性溝通」的信件,內容主要是譴責議員在中西區會議上的言行,更指若情況沒有改善,政府不會再派代表列席。鄭麗琼回應指若是互相尊重,部門就應該留下討論,她不禁長嘆:「其實我們的確是理性溝通和互相尊重,但究竟是誰自己離開、離棄區議會呢?我也想他們撫心自問。」
▼▼▼相關圖輯:多名葵青區議員早前亦批評民政處阻撓區議會處理疫情▼▼▼
全港性議題定義模糊 民生事項也被禁
對於政府處理全港性議題的手法不一,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余德寶亦深有體會。他曾在去年九月,即上一屆區議會提出,要求政府就反修例運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當時議會仍是建制派主導,議案雖然未獲通過,但他覺得當時仍能討論全港性議題。到了今年年初,他也能討論並通過「特首應帶領官員到武漢視察疫情」的動議,但到了四月討論「重組警隊,停止濫暴」議案時,警方就聯同民政專員一同離場,指議案屬全港性議題,不符區議會職能。
余德寶直指民政處對全港性議題的定義是雙重標準,歷屆區議會能討論一地兩檢、政改及反修例議題,但現在卻不能。他認為政府對區議會的打壓在五、六月時「急轉直下」,官員就連討論民生事項也離席甚至缺席。油尖旺區區議會曾就疫情問題,要求衞生署、食物及衞生局出席回應,但最終也是無人出席:「那麼你(政府)視區議會是甚麼?是否揮之則去呢?」
民政總署回應本刊查詢,指因為每區討論事項及內容都不同,因此各區民政處會因應個案的具體情況徵詢相關政策局及部門的意見,再決定討論事項是否符合《區議會條例》第 61 條所訂明的區議會職能。如果事項不符,會致函區議會主席要求跟進。若區議員仍在會上討論,秘書處就不會提供秘書服務,政府人員不會出席該部分會議,討論內容也不會記錄在會議紀錄內。
秘書處不支援 議員在走廊開會
屯門區議會在十月的會議討論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的羈留人士絕食事件,也遇上民政專員帶隊離場。截至今年7月1日,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內共有379名被羈留人士,而在6月29日,有20多名羈留者開始絕食,希望入境事務處結束他們的無限期羈留。屯門區區議員朱順雅指事件不單是人權問題,當時入境事務中心還有兩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區議員憂慮處理不當會釀成社區爆發,但就被拒絕進內監察防疫工作。
民政處的不合作亦令不少區議會的委員會運作遇上問題。一月時,屯門區通過成立「公民權利發展委員會」,向居民宣揚公民權利與監察政府實行人權公約情況,不過被視為越權。在更名為「公民權利地區發展委員會」後,民政處仍然拒絕讓秘書處提供會議記錄服務及開會場地,委員會成員只能在會議室外的走廊開會。即使民政處拒絕支援,公民權利地區發展委員會主席巫堃泰仍希望能繼續召開會議,並成立獨立秘書處,讓委員會可以繼續運作,不用受民政處掣肘。
撥款指引有利建制團體 文宣開支難獲批
作為今年進入區議會的新人,巫堃泰更希望能通過議會規則改革做到「區政革新」,其中一項就是修改「社區參與計劃」撥款規則。巫堃泰覺得往屆的撥款指引對建制派團體更有利:「想做甚麼都可以,是很醜陋的。」他指,以往建制派主導的區議會會慣常預留撥款給一些「指定團體」,即是一些成立已久、與區議會或民政處合作多時的地區團體,每年這些團體都很容易獲批款項。因此民主派主導屯門區區議會後,已削減或停批不少團體撥款,例如分區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區議會需要它們就每項活動提交申請,審視後才會撥款。
此外,區議員向民政處申報開支也被為難。油尖旺區的余德寶指,在上一屆區議會,區議員每個月的實報實銷費用會在約一個月後取得,但現在需要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取回開支。他指在四月後,有約1,000元的文宣費用至今也未能索回,文宣內容與促成民主派在立法會選舉過半數以及副簽BNO護照有關。就此,民政事務總署的電郵回覆沒有正面回應事件,只指出秘書處會按指引仔細審批有關申請,如有疑問會要求該區議員澄清及提供補充資料,確保開支是用於執行區議會職務。
民生議題「咬著不放」 仍有可為
在屯門做了近九年區議員的朱順雅形容以前民政處的合作態度普普通通,可能有六、七分,但民政處對今屆區議會的態度差得令她只想給零分。面對政府的不合作,她認為只能見步行步。不過在民生工作上,她指用數據與政府討價還價、「咬著政府不放」,依然是有成果。朱順雅所在的恆福選區有一間國際學校,不少師生乘私家車回校,令早上交通擠塞,她在2015年開始跟進問題,多次到場監察,記錄私家車經過的數目,憑著報告向教育局及運輸署提出建議。最後運輸署接納並向教育局提意見,教育局在今年8月開始強制學生坐校巴回校,塞車情況也有改善。她感覺現時區議會處理民生事項還是不太受阻撓,某些政府部門仍然有心服務市民,只是紀律部隊較為頑固。
油尖旺區區議會在今屆會期開始時很順利,民主派區議員齊心推行了多項改革,例如規定無法出席會議的議員不能再授權其他出席議員幫忙投票,又更改活動撥款指引讓更多新團體申請,撥款讓「港語學」推動廣東話就是一例,更推出由少數族裔帶領的導賞團。今年四月也成功接駁拖延20年的旺角行人天橋,但余德寶形容這只是機緣巧合,擔憂政府未必會再讓民主派這麼容易「成功爭取」,因為不利建制派在下屆區議會選舉中捲土重來。
民政處離場避尷尬 削弱民主派工作效率
研究選舉的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民政專員與官員離場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部份政治議題會令政府尷尬或者無法回應,於是離場避免答錯;第二是展示政府不認可民主派主導區議會的態度,讓民主派處處受到掣肘,市民認為民主派與政府關係差,不能順利解決民生事務,以此影響下一屆選情。馬嶽指以往政府很有信心,一些全港性事務能得到往屆建制派主導的區議會的同意,因此讓區議會討論全港性事務,但民主派主導區議會後,政府知道將政策經由區議會推行一定會遭到反對,所以就不再讓區議會討論。
馬嶽認為,民主派區議員最初可能未有想過今屆區議會能取得大多數席位,也沒有預料民政處會用如此不合作的態度對待區議會,因此區議員在實際運作時遇上不少問題。他認為面對民政處的不合作,民主派區議員應思考如何不純粹靠政府資源做事,例如可以加強居民「由下而上」的參與,即是和居民一同討論區內議題,促進居民參與以及社區互助,令更多人了解到社會正在發生的事:「如果是民主的話,公民應該有參與的慾望,有自己的訴求,再發聲,區議員就再帶上去(政府),這和大家想像的民主化或者地區政治會比較接近。」就如疫情爆發初期,社區不用依靠政府,自行互相捐贈防疫用品,增強公民意識。他指以往建制派主導的區議會不太會做民主參與的事情,因此有一個空間,讓民主派做到建制派不會做的事,改變區議會。他補充,即使區議員面對打壓,但遇上不合理的事情仍要繼續追著政府要求處理,民主派議員也應思考如何集結逾300個議員的力量去引起一些大的輿論,想方法讓居民知道政府不合作的情況,通過民意的力量向政府施壓。
【本文獲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實習刊物《大學線》授權轉載,原文:民政專員不合作 區議員據理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