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愛雀女生攜書自學聞聲辨貌 落區推廣「港鳥快譯通」
Sexting、Treegun這些新詞彙你可能聽過,但「Neighbirdhood」這個詞語你又聽過未?「Neighborhood」與「bird」合而為一,顧名思義,就是雀鳥融入社群。這個新詞彙,其實是由愛鳥之人 張詠渝(Pamela)所創,她辦了一個名為「HK Neighbirdhood」的社區觀鳥導賞教育計劃,將帶領街坊和孩子遊走社區,從聽覺、繪畫與考察,認識每天跟我們為鄰的「港鳥」!
麻雀其實好可憐!數目雖多,卻平凡得毫不起眼。但原來香港麻雀與外國的大有不同!早前香港觀鳥會的「全港麻雀普查」發現,外國麻雀喜愛郊區生活,而居於香港的麻雀,喜愛築居寄住於住宅區和公園。香港,還有不少「港鳥」愛與港人同居,這群鄰居卻似乎不受注目,牠們的臉孔和聲音,你又能認出多少?
唸美術及設計教育學 自學雀鳥知識
Pamela兩年前在理工大學就讀美術及設計教育學科,自學雀鳥知識,畢業習作就籌辦了「社區觀鳥導賞教育計劃」課程。一般港人對雀鳥認識不多,當年每次觀鳥課前,Pamela請參加者先講出所認知的雀鳥名,答案僅是:「麻雀、麻鷹、燕子、海鷗、白鴿,就只有這些,沒有其他了。」
其實,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記錄,香港曾錄得逾530種雀鳥,Pamela指,這數量為很高的生態比例,而且居於市區的雀鳥品種更佔逾20種,當中更有不少是稀有品種!「米埔雖然可看到更多品種,但市區雀鳥同樣有生態價值,牠們每天其實也與我們生活一起。」
教你聽鳥鳴 小鳥快譯通
許多人以為在市區觀鳥很難,鳥兒體型較小,飛得又快又高,但每天鳥鳴縈迴,小鳥是先從聽覺進入我們感知,「聽得到鳴叫,便能確認牠們一直在身邊,因此看雀鳥時,找鳥鳴的方向感很重要。」
不過,雞和鴨尚且易分辨,雀喎!難分過菜芯與芥蘭。Pamela傳授秘訣:「不少在市區出沒的鳥兒,都鳥如其名,聲音和身體特徵各有不同,很容易分辨的。」
例如:當你聽到一把聲如洪鐘的鳥聲,不斷重覆:「Ko---el---......Ko---el---」,牠就是噪鵑(Koel),鳥如其鳴,有時確煩人;而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咕咕 - 咕……咕咕 - 咕……」,牠就是珠頸斑嶋。珠頸斑嶋:「你估吓我英文名?貼士:沐浴露品牌。」答案:「Spotted Dove.」
鳥鳴是理想環境的指標
有時候,當牠們鳴叫,聲量很大,鄰近居民有時卻忍無可忍,但求耳根清靜。「例如在美孚新邨旁的荔枝角公園、中半山的香港公園,不時有居民向區議會投訴鳥聲很吵耳,晚上要關窗才能睡。」在Pamela身旁的拍檔梁靜衡(Jenny)補充說。
Jenny婉惜說:「但聽得見鳥鳴的地方,正代表那裏生態環境理想,適合人和雀鳥居住。」Pamela點頭同意:「若我們聽不見鳥鳴,則要反思這個地區的發展是否失衡。」
般咸道石牆樹被斬 趕走瀕危鳥種
近月,Pamela夥拍Jenny,把當年這個觀鳥教育計劃的功課,落實面向大眾,成功獲賽馬會基金1,5000元資助,購買望遠鏡、畫具等觀鳥用品,正挨家挨戶邀請機構、社區中心和學校參與。 她們將走到參加者的社區,帶領他們從自己熟悉的環境,認識周遭的雀鳥;又相信參加者,例如街坊或學生,當知道鳥兒的名字,便能像與隔壁的陳太打招呼,不同品種等如不同鄰居。
Pamela多番強調,雀鳥是人和自然的中間人,生態環環相扣,她以腰斬西半山般咸道石牆樹為例,「一刀切的砍伐樹木,會影響該區生態,或趕走了瀕危雀鳥品種,這與趕走熊貓無分別。」
「有天經過家所樓下,發現那個鳥巢被管理處拆走,同時遠處傳來向消失鳥巢呼叫警告的沙啞鳥鳴,當刻我很傷心。」Pamela說着,鼻子一酸,眼角濕潤。
她盼望,香港人能放下手機,除下耳機,在鬧市抬頭,細看、聆聽牠們的聲音。
HK Neighbirdhood
2014年成立,創辦者希望以雀鳥為人、城市、自然之間的橋樑,讓大眾更認識社區生態。
組織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K-Neighbirdhood-141742198183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