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校巡查】183廢校名單兩年未更新 港九逾八成空置校舍非空置

撰文:李慧筠 陳諾希 黃偉民 蔡正邦 魯嘉裕
出版:更新:

政府計劃斥資200億買舖位提供社福設施,有意見認為,活化目前近200間廢校更為實際。
翻查規劃署「經中央調配機制檢討的空置校舍用地」列表,列明有183空置校舍的位置及長遠用途,但這張廢校列表,原來已「荒廢」了兩年,未作更新。
香港01記者抽查列表上的九龍區及港島區共17塊空置校舍用地,發現八成資料與現實不符,當中有八間廢校已拆卸、改建,或被永久改變用途,三間已正不同的機構使用,三間雖空置但已擬定用途,只有三間校舍現正空置而未見有機構即將進駐。九龍區九間校舍中,有用地已永久撥作教育局辦公室,亦有用地早已改建國際學校收生;港島區的八間廢校校舍,有學校已拆卸改建公屋、私樓或已改裝為學校。
政府對廢校目前狀況的紀錄錯漏百出,團體想要申請用地,只能靠規劃署網站上的一張位置圖去實地考察,逐個查詢最新狀況。規劃署回應記者查詢指,正進行新一輪空置校舍檢討,待檢討完成,會適時更新規劃署網頁,考慮把已改建的空置校舍從表中剔除。

記者巡查九龍區所有空置校舍,至少五間已使用中,或改建並施工中。其中前三水同鄉會湯恩佳學校位於石硤尾偉智街,被劃定為「政府辦公室」用途。(黃偉民攝)

列表兩年未更新 規劃署:會考慮剔除已改建校舍

政府自2011年實施中央調配機制,由教育局檢視校舍是否仍有教育用途,並把未有教育用途的校舍,按機制知會規劃署及其他部門如地政總署、房屋署,以便考慮其他長遠用途。2015年審計署發表報告,批評各政府部門未有善用空置校舍。多年後,情況有否改善?現時,規劃署網站顯示的校舍列表最後修訂日期為2017年6月,至今相隔近兩年,當中有部分校舍已拆卸改建,卻仍然位列列表之上。

港九17間廢校上榜 只得三間「真空置」

記者巡查在規劃署名單上,九龍區全部九間的空置校舍,發現有四間已拆卸及改建,另外三間已有機構使用中,只有兩間是現正空置;港島區八間空置校舍,有三間已平整土地、或拆卸改建住宅或住宿,有一間已批專上學院去年收生,有三間現正空置但已有擬定用途,只剩一間校舍真空置。換言之,名單上,港島及九龍區的17間廢校中,只有三間是「真空置」,資料跟現實情況有極大出入。

名單上的石硤尾廢校 已永久調配予教育局

其中,九龍城區前三水同鄉會湯恩佳學校位於石硤尾偉智街,雖在名單上,但被劃定為「政府辦公室」用途。學校於2007年被殺校,校舍地盤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分為兩座大樓,樓高四層,另設停車場。學校交通便利,與石硤尾港鐵站相隔3分鐘步行距離,鄰近多個巴士站。因沿路鋪設凹凸紋引導徑,無障礙設施充足,日前香港01記者曾就土瓜灣56年歷史盲人工廠覓地搬遷的過渡安排,向教育局查詢情況。教育局回覆指,用地已重新「永久調配」予教育局作政府辦公室用途,有關組別已於2015年底分別由分散港九三處的寫字樓(包括出租商業樓宇),搬到由該校舍改裝的辦公室。目前約有150名政府及相關工程人員在該處辦公,局方沒有計劃搬遷有關辦公室。

+6
國際學校Stamford American School Hong Kong,正進行擴展工程,早於2017年正式開始收生。(黃偉民攝)

何文田前新法書院 已變國際學校早開始收生

有些在名單上的廢校,則已改建為國際學校,早已收生。屹立本港逾半世紀、位於何文田文福道25號的前新法書院,屬私人地段,學校於1971年開始營運,2012年停辦,至2016年以6億易手,並已完成拆卸再重建,成為現時的國際學校Stamford American School Hong Kong。學校雖然仍在進行擴展工程,不過已於2017年正式開始收生。

港島方面,田灣保良局慧妍雅集書院已改為耀中幼教學院(前身為耀中社區學院),大樓約五層,全新裝修,有部分地面設施未完成。職員指學院於2018年8月、即學年開始前已搬至該位址。學院鄰近田灣邨、交通便利,門口有城巴及九巴巴士站到達;乘巴士至銅鑼灣約需15分鐘。現時機制下,保良局慧妍雅集書院被列為「專上教育用途」。但翻查資料,有關用地早於2016年9月已由教育局批出給其時耀中社區書院,原校舍有17個課室及10個特別用途課室。

耀中幼教學院於2018年正式成立,辦學團體曾受訪指會在地面空間設為零至八歲兒童及其家長而設的「耀學園」,也會開放予幼稚園及社區群體預約使用。(蔡正邦攝)

柴灣廢校已拆卸並計劃建屋

另外,位於柴灣漁灣邨永泰道的前東華龍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的位置已成為地盤,完全拆卸。上址將會成為一幢37層高的公屋,提供約800個租住公屋單位,預計可容納2000人,預計於2020年落成。位處西營盤的前香港學堂校舍亦完全拆卸並平整土地,翻查區議會文件及新聞,連同毗鄰用地,該2.7公頃地將分兩期建屋,共提供2,340住宅單位,料住7,500人,前香港學堂為第一期地盤,將興建一座樓高31層的居屋及一座34層的公屋,工程於2018年開始,預計最快2024年落成。

灣仔區香港三育中學亦已拆卸,封起圍板,將興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先導紀念堂,及其營運醫社合一的高級酒店式長者公寓「曦蕓居」。

九龍區方面,也有類似的個案,位於深水埗白田邨的前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已拆卸改建公共屋邨,根據2018年發展局文件,校舍納入白田邨重建,分別預計於2019年完成。黃大仙聖公會基心小學同樣已封為房委會地盤,正在施工,預計2020年落成。但上述的改動,在規劃署的名單上,同樣沒作任何更新。

港島區方面,柴灣前東華龍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已施工中,將會成為一幢37層高的公屋,提供約800個租住公屋單位,預計可容納2000人,預計於2020年落成。(黃偉民攝)
+1

除上述校舍外,部分校舍已由不同機構使用中,但列表中未有列明詳情。觀塘前浸信宣道會呂明才小學早前批出給由梁振英任榮譽贊助人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使用,據早前報道,用地由房屋署批出,租約為期三年,月租一元;同區海濱學校2008年學校遭殺校後,2010年由「九龍社團聯會」向政府租用作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深水埗白田邨13座10至27號地下的前香港心理衛生會白田兒童中心亦於2010年遷離上址,現時已改建為白田幼兒中心、保良局朱李月華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及房屋署的辦事處,納入白田邨重建,預計2025年完成。

港島三間校舍雖然現時空置,但已擬定進駐機構或組織,如被颱風山竹吹毀的石澳文新學校由石澳居民會持有,據民政事務局四月下旬回覆香港01指,居民會表示當學校復修完成後將會作社區會堂。而中西區東華三院李西疇紀念小學已經城規會有條件通過作青年宿舍,灣仔孔聖會維多利亞英文小學亦擬定作大坑火龍文化館,不過校舍外表破落,仍然空置。

港九總計,只有南區聖公會赤柱小學、油尖旺區前賈梅士學校、至德公立學校現正空置,翻查資料,三個校舍未有機構正使用或即將進駐。

據早前報導,觀塘前浸信宣道會呂明才小學用地是由房屋署批出,租約為期三年,月租一元。(黃偉民攝)
規劃署網站顯示的校舍列表最後更修訂日期為2017年6月,至今相隔近兩年。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認為,規劃署網站甚或地政總署的短期租約申請網站,至少要提供申請程序的流程圖表、所需文件、負責部門及申請結果等等,「要一站式處理,而不是像現在般來來回回電郵,團體面對申請準則和機制都要摸吓摸吓。」(網站截圖)

規劃署要每年檢討 已改建校舍資料會考慮剔除

發展局去年二月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文件中,局方有就部分校舍用途作解釋,比如當中有10幅地建議作房屋發展,有一幅已落成,有四幅施工中;137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用地,「大多位於偏遠地區或坐落於村落之中」,截至2017年九月底,有15幅已長期分配相關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或其他團體。

既然不少土地已就長遠用途改建,或由機構長期使用,為什麼不從列表上剔除或註明?根據規劃署網頁所述,空置校舍用地檢討將會每年進行一次。就此,規劃署回覆指,正進行新一輪空置校舍檢討,待檢討完成,會適時更新規劃署網頁,又指列表首頁指明部份校舍可能已被/正在/將被拆卸,或已安排作臨時或撥作其他長遠用途。署方提到,更新網頁時,會考慮把已改建的空置校舍從表中剔除,並與負責管理校舍用地的部門商討發放有關資料的詳細內容。

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認為,「中央調配機制」未有持續更新,以便公眾查閱,情況並不理想。(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本土研究社:用地資訊過時不理想

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認為,「中央調配機制」未有持續更新,以便公眾查閱,情況並不理想。「團體想按列表申請用地,但資料過時,每次都要電郵給相關部門問,要估或者要落去望,先知用地位置及情況。機制應該主動公布用地資訊。」

部份教育局預留作教育用途的空置校舍未出現在列表之上,他提到政府未公開相關使用時間表,比如灣仔學校自2006年停辦,除曾租予國際學校,近年未有使用,「不知幾多年才用到,如果這些地放出來,中間也有三至四年中空,已經做到某些社會逼切用途,比如社福或過渡性房屋,但這些資訊,現時也是經傳媒查問,公眾才會知。」(見另稿)

「感覺這個機制像是分餅仔,分完就算,應對完公眾質疑就算。」他說。

葉建源又提到,過往常有入住人口多的地區因校舍轉作其他用途後缺乏校舍,導致地區學校供應失衡,他認為教育局考慮是否保留廢校作教育用途時要考慮地區學額。(資料圖片/鄧倩螢攝)

教育界:局方應多向公眾交代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空置校舍是重要資產,「見到一些學校由教育局長期拎住,用來做什麼呢?想怎樣做呢?或編配了用途卻遲遲未使用,這種長期空置都是浪費。」他說:「(教育局)應在內部好好檢討,加以使用廢校,亦要向公眾、立法會議員交代。」他建議政府規劃廢校用途時可一併考慮毗鄰用地的擴展需要:「政府做時應注意社區需要,聽多點意見,才能規劃得周全。」

一直跟進空置校舍及短期租約議題的楊夏至覺得,「中央調配機制」本來是好事。「但因為牽涉不同政府部門,機制未做得好,要推先會郁。」(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團體摸吓摸吓 申地要逐個電郵查詢

現時團體若想申請空置校舍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要先閱覽「經中央調配機制檢討的空置校舍用地」列表,但列表只有地區、前校舍名稱、規劃署位置圖及建議長遠用途;而校舍面積、停辦年份、屬政府地或私人地,現時有沒有機構正使用,由哪個政府部門管理,申請程序及狀況一概欠奉。香港01搜集資料時,先後向教育局、規劃署及地政總署查詢,截稿前地政總署未有回覆。廢校列表,甚至機制本身能否真正達到資訊透明,方便公眾查閱及申請使用?

據網站所述,任何團體若希望使用經中央調配機制處理的空置校舍用地,須先按照既定機制取得相關政策局的支持,然後才向現時負責管理有關用地的政府部門申請使用該空置校舍,署方考慮後會向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提供地區規劃的意見。規劃署提到現時非政府機構可以短期形式,申請地政總署管有的空置校舍作社區、團體或非牟利用途。

楊夏至認為,規劃署網站甚或地政總署的短期租約申請網站,至少要提供申請程序的流程圖表、所需文件、負責部門及申請結果等等,「要一站式處理,而不是像現在般來來回回電郵,團體面對申請準則和機制都要摸吓摸吓。」事實上,的確有組織曾想申請廢校作智障成人服務中心,並應社署建議落區視察廢校,逐個向政府查詢,最後卻因多個用地已有用途而全遭駁回。(見另稿)

要真正善用廢校用地,用地資訊應該要透明,以便公眾查閱。(蔡正邦攝)

無清單睇清所有空置用地

「過往三至四年,能看到政府部門如地政總署處理廢校態度不同。以前比較拖延,用紙本印刷空地資料,上去地政處問短期租約像是打擾了他們。」一直跟進空置校舍及短期租約議題的楊夏至認為,「中央調配機制」本來是好事。「但因為牽涉不同政府部門,機制未做得好,要推先會郁。」

「你說豬頭骨,是的,現時公開的廢校和短租用地都有點騎呢,理論上,未批租的都稍地政總署管,公眾可以租。現在沒有一個清單可以睇哂所有用地,政府預留部分,公眾焗住在現有清單尋找用地,但是否仍有更多用地未有列出?」他說。

「為何過往你沒有做你應做的事?」

今年二月財政預算案宣佈以200億元買舖作社福用地,但香港能加以善用的土地是否真的不足?「欠缺社福用地不是今日才知的事,現時不少劃作休憩用地和GIC用地仍然空置,為何不善用?」另外新屋邨落成也可以預留社福用地,或在重建或賣地時把預留社福用地列入條款之中,但過往十多年,新落成新屋邨並未預留足夠社福用地。「政府要合理化買舖的決定,為何過往你沒有做你應做的事?有心思留位,大把方式,現時可見沒有整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