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園鋪石屎? 學者:大自然的天然去水功能已很好
關注郊野公園石屎化團體今天(16日)到沙田民政署遞交請願信,要求立即停止所有鋪石屎工程,再慢行到正進行工程的道風山山徑,抗議不經諮詢便動工。沙田民政事務處確認道風山工程費用為200萬,有隨行家長帶小朋友一同抗議,他認為現時有足夠的家樂徑等的設施供一家大細使用,可待女兒學會走路,才行真正的大自然泥路的行山路線。學者姚松炎則指,城市與郊野應有清晰分界,不要把城市化設計帶到郊野地區。
行山隊伍指工程「好醜樣」
工程位置兩端位於沙田穗禾路和道風山路一段約580米的山徑,沿路有建築材料如水泥、碎石等,用以鋪上石屎、加建扶手等工程,甚至有如小山丘的工程廢料。工程原定6月完成,但工地的現場通告顯示,工程需延遲至今年11月完成。裝備充足的行山隊伍大嘆「好醜樣」。另外,現場懷疑有承建商為運送建築材料而開闢工程範圍外的路徑,以及未經批准砍掉部分樹木。沙田民政事務處回覆:「有關承建商須修復所有周邊受工程影響的地方,包括在有野草受損的地方進行植草」,而開闢工程外路段則需要更多時間了解。
工程人員阻止 大隊照行
由沙田民政事務處出發,步行約大半小時,經過淨土園便到施工位置,有一名自稱建築公司安全督導員以安全為由阻止行山隊伍繼續前進,大隊要求他展示平安卡及相關文件,擾攘近10分鐘後,「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發起人曾小強帶頭繼續前行。
關注組:石屎路不會令山路更安全
曾小強表示,不反對山路維修工程,但希望使用天然物料如碎石或排水的導流木,亦不要大興土木,鋪上一整條石屎路:「石屎路不會令山路更安全的,年初大帽山的石屎路結冰時,連車都上不去。」
隨行上山的郭小朋友喜歡行泥路的山,他認為較有挑戰;而行山經驗近30年的退休人士Fred稱,在工程開展之前,此路段為小路,只有經驗豐富的行山人才上來,適合尋幽探秘,來的人都會準備充足,所以不危險:「反而鋪石屎後,遊人以為安全,其實是陷阱。」
另有家長帶同1歲小朋友到民政事務處抗議,但因小朋友太年幼而不隨隊上山,記者問:「那開發了不是更多人可以使用該行山徑嗎?」,許先生指,現時有足夠的家樂徑等的設施供他們使用:「到了女兒學會走路,我也會帶她行泥路的山,那才是真正的大自然。」
根據政府網站「郊野樂行」,全港共有13條適合一家大小的家樂徑;以難度計則有29條「一星」最簡宜的行山徑,即路面情況「平坦易行」,路程亦較短,少於5公里。
到了女兒學會走路,我也會帶她行泥路的山,那才是真正的大自然。
學者:郊野地方不應用城市設計 城市郊野有分界
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指城市與郊野應有清晰分界,不要把城市化設計帶到郊野地區:「在郊野地方興建城市化的設計很奇怪,鋪完石屎又沒有如疏水等的相關配套,用的物料如大理石,容易令人絆倒。」
姚教授認為郊野公園應該保持自然狀態,他說:「大自然的泥原本的去水功能已很好,不會跣親人,就是城市化的物料帶到自然的郊野公園這種mismatch(不配襯)才會跣親人。」他相信走入郊野公園的人都是嚮往大自然的人,不會介意泥濘。
郊野公園改善工程可讓更多人享用到設施?例如讓長者有更多行山選擇,姚教授指,郊野公園城市化或在城市中興建公園都是親近自然的選項,但最重要是開誠布公的討論,現在缺乏討論下而開展工程不合理:「都無問過人,不要把責任推給長者或居民。」
根據關注組Facebook專頁顯示,以下是他們認為不適當鋪設山徑的工程,未來希望與民政署及工程人員會面及對話,在工程進行前彼此溝通,以免大自然資源「一去不返」:
青衣,南灣角行山徑工程
錦田,錦上路 連接大欖郊遊徑 行山徑
屯門,屯門徑
荃灣,元荃古道
沙田,道風山一段行山徑
西貢區, 藍田 魷魚灣山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