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重建】小曼谷恐消逝 市建局落區一句話傷盡泰國居民心
1991年,阿釘(Phobsuk Gasing)獨個從泰國飛到香港打工,步出九龍城,看到第一個泰裔舖招牌,她的心,終於安定下來。足足28年了,她從一個被僱主剝削的工人,步步走來,成為工會主席,跟其他泰人組織、餐館聚在一起,合辦潑水節、婦女節,在九龍城築起香港「小曼谷」。不過,啟德的發展未有停止,啟德道也在今年二月宣佈重建。阿釘懊惱着,市建局未有注重泰裔街坊權益。她更擔心九龍城的變化——在啟德發展、沙中線和地產商收購舊樓的浪潮中,小曼谷未來會怎樣?
(此為【九龍城】專題系列之一)
攝影:鄭子峰
他們貼紙說重建,全都是中文,我拍照給香港朋友看,他們說重建。我第一次聽重建這個字,嚇我一跳,係咩意思?
2月22日,市區重建局宣佈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重建項目啟動,範圍包括兩條街之間佔6,106平方米的地段,約50個街號的樓宇,受影響戶數約371伙,人數約961人。作為九龍城最鄰近啟德發展區的區域,這個地帶計劃建成中小型住宅和地下廣場,整個重建需時約十年。
在此的泰裔社群約有16戶,刊憲並啟動成凍結人口登記那天,阿釘回到泰國工會租用的啟德道78號單位,碰到市建局人員告知重建,但她聽不懂。「他們貼紙說重建,全都是中文,我拍照給香港朋友看,他們說重建。我第一次聽重建這個字,嚇我一跳,係咩意思?」阿釘說:「原來是趕我們走,大廈全都沒有,這樣的意思。」
他(市建局發言人)說剛剛調查知道這條街、啟德道,九龍城有泰國人住。哇,點解唔知?你想(食)泰國菜,不是先想到九龍城?
市建局台上發言:調查先知九龍城有泰國人
人口凍結登記設於星期五、六、日。「太急了,三日乜都唔識,點登記?」阿釘說,在2月24日之前,沒有見過一張印有泰文翻譯的市建局通知。她於是找來工會朋友、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香港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和聖雅各福群會,夾手夾腳寫信給市建局、平機會,再加上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打了電話,才爭取到2月27日重建簡介會,設有泰文翻譯在場,給泰裔街坊解釋重建方案和安置賠償。「我一個人打電話去,他不會看到我們少數族裔。」
沒想到簡介會上的一句話,一石激起千重浪。在現場阿釘說會議發佈中文投影片,以廣東話解釋,縱有泰文翻譯在現場,但沒配置翻譯機,翻譯內容也和台上發言不太相同。「他(市建局發言人)說剛剛調查知道這條街、啟德道,九龍城有泰國人住。哇,點解唔知?」阿釘感到愕然,但當刻只能笑對荒謬:「你想(食)泰國菜,不是先想到九龍城?」
我見到泰舖就好開心——我不是一個人!
28年前為女兒來港打工 九龍城落腳
啟德機場搬遷之前,飛機在九龍城升升降降,泰國人魚貫走入啟德道。1970年代,許多泰國女子經相睇嫁到香港;過埠新娘第一落腳處,便是機場旁的九龍城。有說,九龍城首間泰國菜館就是落户啟德道。
阿釘在1991年來到九龍城,最初只為找一份薪水比泰國工廠工更好的家務工,因她要在丈夫過世後,好好照顧泰國的三個女兒。飛往香港的航班上,她在想:香港該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裏有早就在香港打工的姊姊照應。但直至從機場走出九龍城看到刻上泰文的招牌,她心裏的不安才真正煙消雲散。「沒有電話,沒有Whatsapp,多數在同心泰國雜貨店等。有同鄉好重要,我見到泰舖就好開心——我不是一個人!」
努力學習廣東話
為解決家庭傭工不足的問題,政府在1973年引入外傭。1980年代後期,泰國人到香港做家務工,又因泰語發音相近,較快學懂廣東話。他們部分來自泰國東北和北部,像阿釘家鄉在泰東北Maha Sarakham,一個沙多、泥土並不肥沃的地方,不像其他府可以種出多汁果實,也不像曼谷和布吉有那麼多工作機會。香港當時一份家務工可以賺到3,200港元,比她月賺千多港元的罐頭食物品質監控好多了,所以就算怕,她也很努力學習廣東話,學習這裏的飲食文化。
曾被僱主剝削 創立工會 聚集泰人
阿釘遇過四個僱主,一個比一個好。頭一個僱主要她凌晨三點睡覺,六點起床幹活;第二個僱主養雞,在天棚搭屋,讓她跟三個雞籠一起睡,「你想像到是怎樣嗎?他一來鬧我仆街,我那時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笑瞇瞇的。」那時她常又屙又吐,出入醫院好幾次,回家又被喚開工。她為了錢,捱完兩年合約,終於換了僱主,一個跟她相敬如賓的婆婆,一做十年,之後又遇到支持她做工會主席的僱主。
她在啟德道34號扎根的泰裔婦女組織學用電腦,也教新人學廣東話。2009年,她作為第一批創會成員創辦了泰國工會,從啟德道搬去城南道,又搬回啟德道,由最初服務30個泰人到現在足足300個。「十年歷史,來來去去都是九龍城。」
每年潑水節我們都會幫忙,分工跳舞、唱歌。泰國人見面、集合,全都在九龍城。重建之後,很難再幫到有需要的泰國人。
「我當香港是第二個家」
泰國人在九龍城織成的網絡,先是接住初到埗的泰國同鄉,鼓勵他們學習、以家鄉菜支撐他們,直至他們老去回國。至2017年,泰傭有2,468人,據2016年中期統計人口,全港有10,215名泰國人,佔全港少數族裔人口約1.7%。租金8,000元,約500呎的地方,掛滿泰國地圖、泰皇照片和工會合照,也有潑水節佛像;工會組織行動,也為終止合約的泰傭提供緊急住宿,幫即將回鄉的泰人培訓剪髮、按摩,他們在此談生活、談政治也談文化。
「每年潑水節我們都會幫忙,分工跳舞、唱歌。泰國人見面,全都在九龍城。重建之後,很難再幫到有需要的泰國人。」阿釘說。「我當香港是第二個家。市建局說不知啟德道有泰國人,當然心傷和失望。泰國人在港定居、要交稅的人不少,家務工也不少。為何這麼大的機構,不知道九龍城有泰國人?這是不是看不起我們,歧視我們?」
為何這麼大的機構,不知道九龍城有泰國人?這是不是看不起我們,歧視我們?
平機會:對某種族群體不公對待或涉間接歧視
説到歧視,根據《種族歧視條例》,保障所有人士不會因為他們的種族而遭受歧視、騷擾和中傷。市建局只向受影響居民提供中英雙語通告,會否涉及違反《種族歧視條例》?平等機會委員會回覆香港01記者查詢,指由於語言經常相關種族,基於語言而提供的劃一服務,如對某些種族群體有不公平影響或不利的對待,又沒有合理理據,有可能構成間接歧視。平機會曾於3月初致函市建局,建議在它們發出的通告中,提供少數族裔語言的資料。
市建局:簡報會為少數族裔安排語言傳譯
阿釘指,爭取過後,市建局終於三月下旬針對泰裔居民舉行簡報會,以英語講解並提供泰語的接續傳譯,並在簡報會舉行前張貼泰文簡報會通知。局方日前回覆記者查詢指,按照一貫的政策及程序,在開展項目前派員上門進行凍結人口調查,張貼中、英語通告,進一步確定住戶背景。至於項目內的少數族裔人士,局方亦會按居民需要支援,如為少數族裔居民安排語言傳譯的簡報會、派發以少數族裔常用語言編印的資訊錦囊,方便他們理解內容。
就啟德道重建情況,居方指已舉行設泰語傳譯員的簡報會,安排傳譯員陪同職員上門做凍結人口調查,於三月下旬特別舉行設有泰語接續英語的簡報會;又指張貼泰文通告通知簡報會詳情,並透過區內為泰裔居民服務的團體,派發通知予泰裔居民。市建局指,為計劃內泰裔居民提供以泰文編印的「醒目錦囊」,已於4月9 日寄予項目內已進行登記的泰裔居民;市建局亦會透過區內的泰國工會組織的協助,提供該「醒目錦囊」予有需要的泰裔人士。
這個錯了,意思是Freezing Survey(凍結人口調查),譯了作「開始調查個市民係冰格入面」。
市建局回應指,在項目規劃階段,須依照《市區重建策略》的指引,進行第一階段的社會影響評估,以初步蒐集項目內的人口和社會經濟特徵。在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開展前,市建局已參考統計處的《2016年中期人口普查》當中就項目位處區域蒐集的統計資料,加上到現場作初步觀察,已知悉項目內有泰裔居民居住。
然而,這些資料只能概括地反映項目的特徵,由於項目開展前需要保密,因此項目內人口的實際情況,包括不同族裔家庭的實際戶數、家庭成員人數及狀況等較確切的資料,需待重建項目宣佈開展並隨即由市建局職員上門進行人口凍結調查後,才能進一步確定。
局方提到日後在開展項目當日,會以六種少數族裔語言,即泰語、印尼語、印度語、尼泊爾語、烏爾都語及他加祿語,印製凍結人口調查的通知,以及部分資料如安置及補償資格相關文件一覽表、填寫凍結人口調查及社會影響評估問卷時的傳譯服務確認簽收信。
市建局指,明白在推行項目過程中,項目內居住的家庭,包括少數族裔的生活會受到影響,故此會在合情合理和可行下,盡量為受影響家庭提供支援。市建局並與泰國工會組織保持溝通,促進了解和回應泰裔居民的需要。而市區更新基金聘請的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亦會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適切的幫助和輔導。對於日後會否劃定有關少數族裔的行政指引,局方未有正面回覆。
不過阿釘說,市建局最近給她參閱的單張中,把「凍結人口調查」翻譯為泰文,「這個錯了,譯了作開始調查個市民在冰格裏面。」阿釘哭笑不得,「我猜他用google translate的吧。」
啟德發展和沙中線將至 九龍城變天
三月下旬,十多個泰裔街坊前往社區會堂參與泰文簡介會,阿釘在會上問:「市建局如何確保重建之後,泰國人社區網絡得以保存?」她看得比啟德道重建更遠——啟德發展計劃、預計2019年落成的沙中線,吸引區內舊樓被收購重建,租金勢起的同時,住戶與店舖組成也會轉變。雖然今次項目只有十多戶泰裔,影響遠不止於此。工會成員奔走相告提醒朋友自救,為下一波重建來襲研讀資料。「但是,一天未到他們,他們也未識驚。」
市建局的目的是令九龍城區有好的生活,起靚樓、賣靚嘢,租金就會貴,我們普通人怎樣才有能力交租?
重建承諾更好生活 「泰人網絡卻恐消失」
辦公室所在的唐樓大廈,暫定日後會建成中小型住宅、1,000平方米分層的地下廣場及提供300泊位的停車場,連接沙中線港鐵站,駁通未來啟德發展區的地下購物街,廣場由市建局或代理人管理及營辦。整個地帶將作高密度發展,局方在發展計劃草圖中建議可考慮放寬最高地積比率及樓宇高度的限制,會預留800平方米讓公眾使用。局方已遞交發展計劃草圖及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予城規會,公眾可在4月12日至26日期間向城規會表達意見。
阿釘說:「市建局的目的是令九龍城區有好的生活,起靚樓、賣靚嘢,租金就會貴,我們普通人怎樣才有能力交租?市區重建策略說過保持社區網絡,但重建後,泰國人、朋友、舖頭都會散,鄰里也會消失。」今年她60歲,早就適應香港一切,吃得沒那麼辣了,回泰國覺得不及窩在九龍城親切。別人眼中的九龍城「小曼谷」,說的不只是美食,是他們以美好年華和血汗一磚一瓦建立的泰裔社群。
【九龍城】專題系列報導,詳看:
【九龍城・重建】小曼谷恐消逝 市建局落區一句話傷盡泰國居民心
【九龍城・重建】無不散筵席?友誼泰菜館老闆:以為發展好點知…
【九龍城・重建】重建18年首設六種語言 少數族裔輸在起跑線?
【九龍城・泰國史】70年代過埠新娘起革命 融入小潮洲蛻變小曼谷
【九龍城・泰國史】神婆撮合嫁港兩渡死城劫災 芳姐:97前乜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