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傳.廁文化】同志覓友 黑社會招牌詩 廁門背後 疾書抑壓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遊人每天車水馬龍地共享公廁。關上廁門後,有人如廁速戰速決解決大二小便,也有人選擇遺下心理排泄物,狹小的公廁空間讓身體與心靈得到暫短逃脫。當廁門變成畫版,從政治謾罵、社會控訴、愛慾投射,到沒由來的粗口與生殖器塗鴉。無處容身慾望與憤怒找到出口,構成奇特的香港廁文化。

記者早前曾落區走訪多區公廁,發現廁格門後往往別有洞天。疑似名校男生自稱6吋 ,用原子筆留下電話號碼與「中五男生找FUN」,亦有自稱男學生指,每晚上七至九在男廁等,旁邊有人反問:「人呢?」更有人留下電話覓生意,指全套性服務只需150元。一面廁所門隔開日常,變成世人無聲的「鬧市」。

70年代,同志愛在公廁交友。半世紀過去,今天仍有A君在廁門邀約,B君留言反問「人呢」?(黃偉民攝)

男廁門後塗鴉 是慾望也是被壓抑的痕跡

長久以來,港人對公廁另一個印象是同志「魚塘」。時至今天,在互聯網搜尋器輸入「公廁」與「同志」,仍然會湧入討論區內排山倒港恐同討論。上世紀同志還沒有專屬的社交場所,求愛更要面對法律風險。當年,男同志性行為(如肛交)被政府定為刑事罪行,最高可判終身監禁。直至1990年,21歲以上男子在彼此同意下進行同性戀活動非刑事化,始還情慾一個自由。

男廁塗鴉不一定是求歡,也有不少是無厘頭的發洩。(黃偉民攝)

廁格牆與門 成同志社交平台

當年面對社會重重壓抑,同志要結識朋友,公廁便成為其中一個重要場所。平等機會(性傾向)資助計劃資助出版刊物《書入認識性小眾》曾指,70、80年代男同志發展出自己的一套交友文化。在沒有互聯網的保守社會,廁格內牆與門便成了同志社交平台。同志世界的公廁塗鴉除了露骨描述、陽具圖,也有簡單的一個電話號碼。有人尋找性滿足,也有人只為交流同志圈社交消息。

黑社會招牌詩:舊公廁的小清新

廁所塗鴉五花百門,同志留言只是這個花花世界的一員。香港文化評論員、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指,除廁所塗鴉有男同志留言外,甚至曾有黑社會為廁格寫詩。他說,60年代黑社會堂口會在廁所留下「招牌詩」,當時有人稱自己是『十X』,也有人說自己是「勝X」。彭志銘指,「呢個都好奇怪,每一個字頭有自己的招牌詩,招牌詩即係每一家都有一首代表自己單位,唔知點解好興寫喺廁所門後」。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這次談公廁的「廁文化」,廁門塗鴉不止情慾,也有文藝與仇恨。(資料圖片)

公廁曾是詩人切磋秘境?

彭志銘又指,除黑社會外,早年廁門亦成為文青、詩人的發佈新作地。「會有真係押韻嘅詩,又有打油詩,當然隨口噏、唔押韻比較多」。他指,當時的確有一批文化人會在門上鑄詩、切磋,「仲有一樣好玩,比如有人寫詩會有人改,留言指對方用錯字,押錯韻,畫到廁所門花喱花碌。」

時移世易 鬧689、鬧林鄭

時移世易,昔日廁門曾有「百家爭鳴」,今天廁所塗鴉已比全盛時期失色不少,內容亦漸催單一。「以前會寫仇家個名,例如陳大文,然後就寫一大堆粗口。」彭志銘指,「𠵱家罵政府,鬧689、鬧林鄭,指名道姓罵官員 」。咒人、辱罵、追債,所有人性黑暗面都洩露在狹小的廁格。

無處容身慾望與憤怒化成廁門後的點滴,構成奇特的香港廁文化。(資料圖片)

中國維權分子廁門留言被判眾三年半

不過,發洩過後,原本曾有人因為廁門上的一句話而鋃鐺入獄。去年,中國爆出假疫苗事件,超過65萬支「狂犬症疫苗」及「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合一疫苗」流出市面。事年引發全國震怒,中國維權人士季孝龍更發起「廁所革命」,呼籲市民在遠離監控的醫院、大學等場公廁廁門內,用筆談假疫苗事件,以讓更多人聚焦事件。

據稱,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兒童醫院廁門後都充斥各種標語:「毒奶粉 假疫苗 天價醫療壓彎腰」,「為了孩子站起來」,「推翻中國共產黨」⋯⋯ 不過「廁所革命」未竟,倒是發起人季孝龍旋即因廁門上的一句「打倒共產黨」被公安拘捕,控以「尋釁滋事罪」。至今年一月,季孝龍終被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判監3年6個月。廁門背後,原來不止是情慾流動,更是無聲的喧囂與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