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開Page講政治「懶人包」 「點解要返工」背後有政治理論

撰文:顏寧
出版:更新:

傘後,社會充斥無力感,彷彿關心政治也是徒勞。或許這是其中一個仍有無數港人對政治冷感的原因。你又可曾想過,我們可以政治學理論討論為何要日復日地返工?為何炒賣黃子華棟篤笑門票不道德?科大生臨時失約小店不取贊助的200隻雞翼都是一個「政治」問題?
「睇政」的Facebook專頁成立一年多,由一班中大政政學生成立,將課堂所學艱深的理論用於討論熱議的話題,化成圖文並茂的Facebook貼文,讓人看到政治不限於一地兩檢或者釋法DQ,希望藉以改變人們對政治的觀感。成員Iverson說:「當中有個諗法就係想打破政治係一種好複雜、好沉悶、好黑暗嘅嘢。其實都有啲得意嘢嘅。」
圖片:顏寧、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睇政」的Facebook專頁成立一年多,由一班中大政政學生成立,將課堂所學艱深的理論用於討論熱議的話題,化成圖文並茂的Facebook貼文。

開page源於「人大釋法」感無力

「睇政」由12位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學生成立和管理,最初也是源於一份無力感——2016年人大釋法。成員Titus還記得,那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也算得上是百花齊放;傳統泛民主派外,本土派、自決派也進入議會。還在期待新景象時,其後就發生「宣誓風波」、人大釋法,前後一共取消6人的議員資格。

更無奈的是,他們眼中如此重大的事件,感覺關心的人卻似乎不多。成員Marcus說,當時同學間會時常討論此事,「其他唔係政治系嘅朋友其實唔係好知咩事。」當時CU secrets專頁有兩個帖文,教Rachel印象深刻:「有同學說雖然讀政治,但面對香港發生的事卻無能為力,」Rachel對於這份無奈感同身受:「唔知仲可以做咩嘅感覺。」她又看到學生會在大學站講述釋法爭議,旁邊有上莊的同學如常宣傳:「都幾諷刺。好似社會議題冇人關心,大學生好似脫離咗政治呢樣嘢。我哋就係想喺兩者之間連返條線。」

Iverson(右一):「當中有個諗法就係想打破政治係一種好複雜、好沉悶、好黑暗嘅嘢。其實都有啲得意嘢嘅。」

穿囚衣遊行講政治犯議題、製作懶人包、每週新聞回顧

當時,他們12人仍是學系系會成員,在12月完結任期前著手設計和派發單張宣傳:「我哋就喺度諗我哋可以點樣可以延續落去,令到同學關心返個社會、時事議題。」去年暑假,他們就將想法付諸實行,成立「睇政」。

釋法之後的七一,他們穿著囚犯服裝遊行,帶出政治犯的議題;到了中大迎新日,他們派發一地兩檢和重研輕教的單張。在網絡上,他們試過拍片做街訪,又曾經概括講述各區事務,如東區文化廣場、屯門興建公屋。他們又製作過不同主題的「懶人包」,有的解釋香港立法會選舉的前世今生,有的羅列「土地大辯論」的土地供應選項。最近,他們還開始製作每週新聞回顧,希望讓人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能緊貼時事。

社交媒體以外,他們還有在校園內派發單張。七一遊行,他們穿著囚犯服裝遊行,帶出政治犯的議題。(睇政Facebook專頁圖片)

藉熱話滲入政治討論 炒黃子華門票都關事?

除資訊性的帖子以外,他們更想讓人從日常的事件中看到政治的面向,運用一些課堂所學的理論討論熱議話題;將那些原要花上數小時研讀的理論,包裝成「容易入口」、有圖有字、幾分鐘能讀完的Facebook帖文。

如颱風山竹襲港後,大眾質疑風災後返工的合理性,他們藉此討論返工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價值從何而來,為何返工擁有神聖不可撼動的地位,背後引述的是學者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提出的工作倫理:「如果平時講work ethics(工作倫理)更加遠。有幾可大家會覺得返工係唔正常嘅事,呢個反而係一個契機,令到普通人去諗其實點解要返工呢個問題。」

每天網上熱話中,也不乏政治面向。如早前黃子華棟篤笑的門票被黃牛黨炒賣,獅子山學會提出這只是供求失衡下,市場分配的結果,而睇政則嘗試以中世紀哲學家聖多瑪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公義價格」的概念,藉以討論炒賣門票是否道德。

+3

又如「科大雞翼事件之What Money Can't Buy」——當小食店答應贊助學生200隻雞翼,學生臨時失約招來網民公審。其後有位名為Timothy Cheung的網民為學生辯護指「人地唔要,咪賣左佢囉。賣左佢仲好,有錢賺」、「一間鋪頭200隻雞翼都賣唔出,就執笠啦」云云。其實也正好反映市場邏輯下「去道德」的現象,將社會行為簡化為市場交易,而忽視社會倫理的問題。Titus說:「『係Timothy自己好衰,佢X街』。網民呢句可能就係好personal(個人層面)嘅理據,而睇唔到social(社會層面)。我哋嘗試提高睇呢樣嘢嘅視野,背後其實係咩邏輯。」

Rachel(左二):「以前如果淨係抱住一種我有道理,所以你要聽我講嘅心態,其實冇人想聽。」

曾被指「為爐取暖」 體諒「港豬」的難

他們曾將關心、參與政治想得理所當然,輕易怪罪對政治冷感的人是「港豬」;但又正如外人也認為他們是「圍爐取暖」,看不到其他人的想法。Rachel也曾因此與中學同學爭執:「其實你關心政治,呢個係你嘅興趣。你鍾意政治咁你咪讀政治囉。你覺得我要去參與政治呢樣嘢,就係你哋政政系好圍爐嘅嘢。」面對友人的質疑,Rachel有所領會:「佢就係challenge我點解要將把尺擺落佢度。以前如果淨係抱住一種我有道理,所以你要聽我講嘅心態,其實冇人想聽。」

後來,Marcus實習期間更體會到現實的無奈,全職工作的節奏根本不容你有喘息的空間,原來關心政治是需要空間和時間:「返工個模式就係你每日好早要逼地鐵啦,返到公司啦,跟住可能你冇得放工啦,OT係理所當然,做到你好攰啦,又要逼地鐵做沙甸魚返去。長期處於好大壓力嘅環境,如果個社會仲有更加多負面嘅新聞,去同你講原來個社會係咁慘、個天冧啦,自自然然我都唔想去理。」

畢業之後,他們還有時間繼續經營這個專頁嗎?

在倒退的時代中學會自處

Marcus說:「我唔會一句就話港豬。身邊嘅人如果消化、理解唔到政治事件,我哋有冇方法幫到佢?」睇政取其諧音「睇症」,有教人看社會的意味,Titus也承認最初命名也似是「高人一等」 :「但係逐漸做嘅就係拋多一個角度出嚟,我哋嘅角色由幫大家睇『政』,慢慢去到同大家分享。」

如今,這群學生也進入大學四年級,有的很快會投身社會,也害怕有天會再沒力氣去關注這個城市發生的事;或許睇政有天會停止運作,他們只希望將來仍能在不同崗位上做點甚麼;就如Rachel所說,睇政的出現也是「我們在不斷倒退的時代中,如何自處的問題」。你又會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