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實境遊戲】荃灣中產街坊創「落區」遊戲談貧窮:唔想咁離地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Stella從小就住在荃灣海濱花園,成長經歷像一般的中產兒童:在海旁的大公園遊玩,到商場上興趣班和吃喝玩樂,在這個由無數天橋相連的「離地」傳統新市鎮裏,生活愜意。直至這個幾年附近的「海之戀」、「愛炫美」等新樓盤陸續落成,將要變成地產商規劃的新中產社區,新鄰居快搬進來,她才想,其實是否所有荃灣的人,都理所當然如此富裕而安居?
於是,她近月與組員業餘設計了一個社區遊戲,沿著海濱走入荃灣舊區,仔細看看自己的鄰居街坊生活其實怎樣,亦想更多公眾以後來玩這遊戲,了解貧富懸殊這議題。荃灣是香港的縮影,他們縱然體驗不到貧窮,體驗不到住劏房的滋味,但至少,也不欲如以前般「離地」。
攝影:鄧倩螢

借鏡台灣 設計香港首個議題實境遊戲

訪問當日,Stella和組員敏怡帶記者沿著遊戲路線走一遍。這是樂施會的一個遊戲創作工作坊。數月前招募了一班香港公眾先去台灣試玩當地的實境遊戲,回港後再分組設計數個以香港貧窮為議題的同類遊戲。

樂施會教育幹事易俊傑說,台灣的實境遊戲發展成熟,有些把保育議題包裝成科幻遊戲故事,要求玩家像偵探般投入角色,邊完成數理解謎,邊了解背後議題;而香港的卻只有「密室逃脫」、要跑到戶外的「城市定向」遊戲,「以娛樂或鬥快定勝負,感覺冇乜意思」,另一方面又認為以說教形式談貧窮,或很沉悶,故想結合遊戲帶出議題。

Stella兒時就在荃灣公園遊玩,從不知道數街之隔的孩子,原來缺乏遊樂設施,經常要跑來盪鞦韆和瀡滑梯。

Stella是其中一組自願者,夥拍本身做環境保護的敏怡,以及兩個工師程女生業餘設計全港首個議題實境遊戲。她們這組以荃灣為主題,源於本身住在這區的Stella和Helen,去年看畢「01社區」兩篇關於荃灣規劃不均的報導後,才得知與自己數街之隔的鄰居,生活環境原來差天共地。

相關文章:
【中產住進劏房】活在不同世界的孩子 母:家人關係不以空間衡量

【劏房孩哪兒玩】荃灣兒童遊樂設施負分 社區中心可取代遊樂場?

上車盤集中地 被打造成新中產社區?

Stella自言就如報導中的中產兒童,多年來生活多圍繞海濱附近,對荃灣舊區的面貌很少認知。我們這天相約在荃灣西鐵站出發,甫出站便是寬廣的荃灣公園。「嘩你看看,這裏交通方便、設施豐富,周圍還有很多新樓盤、靚樓!是中產呀!我以前這麼以為,今次亦都想參加者有此第一印象。」

荃灣近年有不少新樓盤,成為搶手的上車盤並供不應求,每次開售也吸引大批買家抽籤買樓,連帶區內的舊樓樓價也不斷攀升。
+2

遊戲任務就在荃灣公園開始,我們要化身失蹤男童「全富安」的中產同學,邊尋人解謎,邊走入荃灣舊區。故事提到「全富安」的同學以為他住在「萬景峰」,甚至找遍附近「豪宅」卻尋無此人,於是跨過華麗的大商場,走入河背街街市,向著大陂坊、二陂坊等舊樓進發。

Stella和敏怡經過地產公司門口,看著那些樓盤廣告說,荃灣的柏傲灣、「全.城匯」、海之戀等新樓盤,這幾年成為業主的新寵兒。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去年在一手私樓交投中,荃灣區最暢旺,區內400萬以下樓盤已幾近絕跡。「雖說是新界,但你可以想像這區樓價有幾貴。再看看數街之隔的舊樓劏房租金如何同樣攀升。」

Stella和敏怡(左起)與本身是工程師的Helen和 Kathy同組設計一個社區實境遊戲, 她們分工合作,其他組員主要寫遊戲情節和考察環境,工程師組員則主要負責設計程式,讓參加者邊玩,邊看著手機程式提示。

中產孩$2,800學6堂Musical 劏房兒童空地亂跑

住海濱花園的Stella自言是老中產戶,小時爸媽會帶她到這些商場數百元幾節課學畫畫、彈琴等興趣班。但今天當我們走到補習社、興趣學校林立的「荃新天地」,看玻璃櫥窗前的章程,這年代小孩學的是六堂2,800元的hip hop街舞、Musical班。另一邊廂,Stella看新聞知道,有基層家庭無法負責孩子興趣班費用,報讀非牟利機構開辦的課堂又爆滿要抽籤,最終落空僅在自己上格床的小角落畫畫。

Stella嘗試了解這班基層孩子的其他課餘活動。她在視察時,經常看到大批孩子在家樓下大陂坊、二陂坊和二陂坊,多個沒遊樂設施的「兒童遊樂場」追逐亂跑,「因為劏房空間不足,他們會落到樓下『遊樂場』玩,但這裡只有長者健體設施,我見過他們整個人伏在這個手部轉輪上,不顧安全在亂玩一通。或跑到家天台玩。」

住在荃灣舊區的孩子平日會在大陂坊和二陂坊的「遊樂場」玩耍,現場沒有兒童遊樂設施,他們惟有自娛自樂。(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唐樓天台看荃灣全景 基層被豪宅包圍

可惜自數年前有孩子於天台玩樂時意外墮樓身亡後,業主紛紛圍上鐵欄。Stella好奇去過二陂坊幾幢唐樓的天台看,部分劏房戶仍在流連。有阿叔和南亞漢炎夏到此赤膊乘涼,甚至邀請Stella一同站在這高處欣賞荃灣風景。「企上去感受好深。見到自己被一幢幢新樓包圍著,風景好美,自己卻身處在這舊樓之上。」

Stella在這些天台,實地感受到貧富懸殊的問題,「明明我們剛在荃新天地過來,由十幾蚊一個麵包,到街市小店全日只賣兩蚊一個菠蘿包。物價和生活指數之距,以前『離地』的我從沒仔細留意過。」有份設計、同樣是荃灣中產街坊的Helen亦說,以前父母從不讓她走來區內舊樓附近逛玩,「佢哋話二陂坊好品流複雜,小朋友唔好來。」

有公民科學及教育工作經驗的敏怡(右)認為,「做社會服務要先了解人們的真實需要和環境,才不會離地,這個新遊戲能帶參加者進入社區,觀察生活狀況和社區。 」
+3

周遭廢氣、噪音污染 劏房戶煮飯晾衣難

「父母叫我們不要來,但這班小朋友正正生活在這些環境之中。」Stella記得有晚在大陂坊視察環境時,突然遇上「劈友」。有劏房青年因不滿鄰居噪音滋擾,就在家樓下持刀桶死該名鄰居。「我當刻嚇死,目睹整片空地血跡斑斑,很多警察、白車急忙跑來跑去。」

Stella說居住環境能嚴重影響人的起居習慣。她留意到大陂坊附近有很多洗衣店,全因劏房戶在家中沒位置晾衣,甚至無法煮飯。「有朋友說這裏是荃灣食雞煲、打冷必到之處,但我們飲飽吃醉之時,樓上的劏房家庭默默忍受食店的油煙、賓客的喧鬧,以及家裏廚廁合一的狹逼,也不欲開爐煮飯了。」

本身中學老師的Stella(左)運用學習資源,到唐樓天台拍攝360度照片後,放入眼鏡工具,讓參加者無需打擾劏房戶的生活,也看得見他們的生活環境。

解謎處境由真人真事改編

遊戲玩到最後,以上的處境透過參加者根據謎題提示,一個個解開認識。我們亦於一間唐樓的舊式網吧找到遊戲虛構的失蹤主角「全富安」。敏怡解釋,很多基層孩子喜歡站在一旁看別人打機。「全富安」因父母每天為口奔馳,無暇看管,於是終日流連黑漆漆的網吧,「也因為家裏養的烏龜因活動空間不足死亡,他嬲怒媽媽扔掉烏龜,覺得傷心就跑來逃避。」

Stella和敏怡說,這些處境全為她們訪問區內社工、翻看新聞和書籍,以真人真事改編,感覺荃灣的劏房孩子也許過得不太快樂。「小朋友可能太細個,每日有得玩就開心。但當他們長大至初中,同輩之間可能有比較,彼此有貧有富、開始分階層,或會失落,想去理解自己的家境和遭遇,很靠老師和家長的教育。」

這班遊戲設計者發現,二陂坊近幾年成為「小福建」,不少來自福建的新移民聚居此處,甚至有家鄉特產店,「都係透過觀察、聽佢哋喺街閒聊嘅口音知道的。」

「不去實地了解,怎知貧富懸殊其實是什麼?」

本身是中學通識科老師的Stella說,香港貧富懸殊這議題,在高中通識教育教的「今日香港」中是談及「生活質素」的重要課題。她過往在課堂以外,多帶學生去博物館參觀,或參加社區考察團,希望他們實地了解社會各階層當下處境;今次她業餘設計社區遊戲後,計劃遊戲今年底公開面世後,帶學生參與試玩。

Stella和設計隊員強調,遊戲不欲消費基層弱勢、帶參加者打擾他們的生活,亦不能體驗貧窮,但能增加港人對貧富懸殊的認知。「像我們一直活得離地的人,常說香港真的好多不公呀、知道好多人活在貧窮線下呀,但有否實際了解過他們(生活)如何過?」Stella和敏怡以荃灣為例,認為要真正走到街上細心留意,看招牌、看廣告、看人們的表情,才知道這裏不是一個「天橋之城」或「中產新社區」般簡單。

這個荃灣實境遊戲路線「由奢入儉」,以河背街這「貧富懸殊」的區域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