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新熱點】寧捨公共空間不欲大媽佔領?組織倡重劃街頭表演地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旺角行人專用區月初結束後,菜街的表演者轉戰尖沙咀。有附近商戶上周接連投訴歌檔聲浪過大,投訴指若政府未能降低表演者聲量,或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禁絕該處街頭表演。亦有網友近日留言討論,表示幸而政府當年擱置於碼頭巴士總站興建露天廣場,沒增闢該處公共空間,否則今天勢被大媽佔用攻陷。
香港的公共空間本來不多,今天港人卻寧願捨棄行人專用區或公共空間,也不願被大媽佔用高歌?誰有權使用這些地方活動?年輕的街頭歌手或擁有大批中老年歌迷的大媽歌舞團,若不在尖沙咀賣藝,該往何處街頭表演容身?

網上保育組織「舊時香港」近日於社交網站專頁重溫兩段1958年及1960年於天星碼頭拍攝的電影片段,指當時的天星碼頭散發一種都市浪漫,空間井然有序,不像今天歌檔賣藝熱舞的景況;又慨嘆碼頭的巴士站當年逃得過搬遷的「厄運」,「今天卻逃不過狂歌亂舞」。

這檔來自屯門大媽歌舞團未殺街前已在天星碼頭表演,吸引很多歌迷追隨捧場。(鄭子峰攝)

港府曾倡碼頭巴士站改建露天廣場

今天有大媽檔勁舞高歌的天星碼頭,原來政府曾於2004年計劃在碼頭巴士總站興建露天廣場,以增加市民和旅客的公共空間。計劃原本提議將天星碼頭巴士總站搬遷至尖東新公共運輸交匯處,以騰出海濱地段興建露天廣場。

但在逾五年的公眾諮詢期間,政府接獲大量反對意見。當年有份反對的組織「尖碼之聲」多次表示,天星碼頭巴士站是香港史上首個巴士站,亦是港人的集體回憶,反對遷拆尖碼巴士總站。

政府為此多番修訂方案,最終發現天星碼頭巴士總站附近地基不能承受大規模翻新和擴建工程,無法加建天台花園等設施,又認為「尖沙咀近年已發展成為受旅客歡迎的購物區,露天廣場計劃可帶來的額外旅遊和經濟效益相對有限」;因此於2012年宣佈擱置興建計劃。

直至今年三月,園境師學會與政府開會重提建議,提出以巴士站取代尖碼巴士總站,以釋放更多空間予行人使用,希望得到海濱事務委員會支持。旅遊事務署昨日(10日)回覆記者的查詢,指基於當年擱置計劃的原因,政府至今依然無意考慮重啟興建該露天廣場的方案。

天星碼頭部分地方由康文署管理,嚴禁有表演者收受金錢;部分歌檔只能於巴士總站對出的位置賣藝接收賞錢。(鄭子峰攝)
+7

民政事務局:研究規管街頭表演需時

但自從旺角撤除行人專用區,菜街表演者轉戰尖沙咀後,天星碼頭及文化中心一帶,上周末開始明顯聚集更多街頭表演者及觀眾,使該處行人空間較以前狹逼。政府會否規管該處活動、增加休憩用途的公共空間,或另闢位置讓歌手賣藝?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早前回應傳媒指,尖沙咀海濱遠離民居,較西洋菜南街適合舉辦音樂活動,但認爲「很多事去得太盡,物極必反,就可能失去本身意義,理想當然是百花齊放,多元化」,有需要時或將研究規管海濱的活動。

委員會秘書處回覆指,他們從海濱發展角度,支持在維港兩岸進行多元化包括表演的活動,但如委員會主席吳永順早前所指,活動本身應兼顧不同需要;亦知道民政事務局正研究應否開展規管街頭表演。

民政事務局則回覆指,由於政府需要參考香港以外不同地方對街頭表演者的登記╱發牌制度,留意到若規範街頭表演,當中內容、範圍、標準及執行涉及的事項既廣泛又複雜,觸及全港及地區層面的實況考慮,需要「時間和空間予社會各界從多角度討論,以凝聚社會共識」,令社區支持這些表演。

區議會及政府說正研究商討,但殺街後,有天星碼頭的商戶自言首當其衝,擔心每逢周末被「大媽歌聲轟炸」,怎麼辦?

葉紫盈指尖沙咀有不少公共空間,而且類型十分多元化,「海濱日夜都有人跑步運動,一路去到梳利士巴利道,以及海港城對出的空地,以及其實油麻地附近都有小公園,一路去到尖東又有個紀念花園。」(林若勤攝/資料圖片)

為何大媽檔鍾愛天星碼頭?

民間組織「拓展公共空間」秘書長葉紫盈上周末亦去過尖沙咀海濱觀察,發覺現場確實變得嘈雜多人,部分為大媽賣藝接收打賞的歌檔,亦有中老年人在鐘樓下擺攤唱K自娛。

天星碼頭、鐘樓和巴士總站一帶除了是港人的集體歷史回憶,葉紫盈說對大媽歌手而言,亦為便利開檔、讓中老年歌迷聽歌之處。「天星碼頭那裏是個高質素的公共空間,交通方便、人流多能達到sociability(鼓勵社交),活動規管亦較少。」她指尖沙咀本身如旺角一樣位處鬧市(Prime Location),而且有個大型市區公園,因此旺角殺街後,不少歌檔自然想到尖沙咀表演,或申請定期到九龍公園擺檔賣藝。

天星碼頭一帶空間不及菜街寬廣,無法容納過百歌迷,大媽歌檔寧願縮小表演規模,也要於尖沙咀賣藝,全因那裡夠方便易達。(林若勤攝/資料圖片)

使用公共空間關鍵在尊重他人

尖沙咀本來已有其他街頭藝人演出,在大媽歌檔進駐後,曾就空間使用和聲浪等問題發生衝突。葉紫盈說,看似是大媽擠走其他尖沙咀的表演者,但其實任何人也有權利使用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應該自由使用的,但人們應該有互相尊重的教養。以前天星碼頭的街頭表演者會隔開不同位置表演,不會在鄰檔旁鬥大聲或阻塞行人通道。我們留意當時的表演者之間、與商戶及行人等持分者都會互相尊重。」葉紫盈說旺角殺街前,「那裏的歌檔就是失去尊重,霸住地方、阻住條路。現在問題又移師到尖沙咀,都是源於有使用者不懂尊重。」

葉紫盈記得許多年前,社會亦爭議外傭假日於中環皇后像廣場唱歌跳舞,指責她們很滋擾、甚至影響市容。「之後可能外傭姐姐亦識得尊重人,會收拾好地方、檢討過自己行為會否影響或滋擾別人。她們與其他使用者都經過磨合。大媽又會否尊重其他使用者?我們都想有彼此能溝通磨合的一天。」

民政事務局指,西九文化區於2015年起已設「街頭表演計劃」,康文署轄下的沙田大會堂亦有「開放舞台計劃」,歡迎不同街頭表演者及團體租用,與公眾共享藝術表演。(資料圖片)

對於有不少街坊和商戶為趕絕大媽歌檔,要求政府規管街頭表演,或禁止於某處表演,葉紫盈擔心立下條例,將同時限制及驅走其他街頭表演者。「到時其實大家輸。在文明社會使用公共空間,如果大家互相尊重,不應有太多規範,否則將失去公共空間的共享精神。」

組織倡政府重劃各區街頭表演佳地

目前政府劃出西九文化區及沙田大會堂,為街頭表演者可申請租用的場地,但不少歌者依然鍾愛街頭。葉紫盈留意到旺角殺街之後,不少街頭藝人正尋找新的表演場地。「其實大媽佢哋都仲搵緊,想要一個可以自由表演、可以收得賞錢的地方。我們不是說要覓地安置大媽,也不是我覺得她們難聽就禁絕她們表演;事實是她們的檔口經常人頭湧湧,有大批捧場客,如果讓他們表演聽歌,又能去哪處呢?」

葉紫盈說既然西九和沙田該兩處特定地方不及街頭熱鬧,建議政府不如重新考慮香港各區有哪些公共空間適合街頭表演。「每人對歌聲是否悅耳標準亦不同,而且只要有一檔在唱歌播音樂,也會產生聲浪,所以選址原則是不騷擾民居、使用規範少,否則表演者依舊不願前往那裏。」

葉紫盈的組織提倡香港人值得擁有更多休憩和步行的公共空間,認為街頭空間需要多釋放予行人使用,而非只讓車輛行走。(林若勤攝/資料圖片)

失去菜街與天星之後 高質歌手往哪去?

近月她留意到殺街後,有年輕的街頭歌手轉往西貢海濱、赤柱廣場表演,找到自己的目標觀眾,「我那天在西貢碼頭聽到他們找到位置唱歌表演,突然覺得很感動,替他們感到高興。」

葉紫盈說,香港街頭表演文化已發展醞成多年,政府卻一直沒正視過。「其實問題在,當這班高質素的busker(街頭歌手)失去菜街和天星碼頭的位置後,他們何去何從?若再聽不見他們的歌聲,很可惜。香港哪處公共空間自由度高、人流多和交通方便,讓他們能再度開唱表演?這是政府需要規劃的。」

延伸閱讀:

【殺街之後.影片】離開旺角菜街以後 散落四周的歌聲與人們

【菜街沒落1】銀齡族在街頭狂歡?「登六」阿姨:平日真係無嘢玩 

上周末開始,天星碼頭一帶像昔日旺角菜街,幾個大媽歌檔一到下午便高歌開唱,聲浪大得令附近商戶紛紛投訴,碼頭與文化中心一帶於周末突然逼狹起來,商戶相信這情況將持續一段時間。(林若勤攝/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