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權益1】電視台不保證有薪 簽約方通知學生:津貼變施捨

撰文:袁志敏
出版:更新:

現時實習生不受最低工資條例所限,有實習生能獲取每月6000元的津貼,亦有學生連基本的津貼也沒有。實習生應否有酬、有津貼、工資應否受保障?機構給予機會學習,無償又是否合理?
就讀新聞系的Kelvin(化名),去年被派往一所有公信力的電視台實習。簽約當天,公司以財困為由,通知實習生「不能保證實習有酬勞,若同學不滿意,可以離開」。」幾秒間決定去留,實習生忐忑不安,卻無人離場。3個月實習完結,機構發放3000元津貼。然而,電視台渡過危機,今年同樣不保證有酬勞。Kelvin:「3000元的津貼,彷彿被定性為恩賜。」他認為公司是合理化實習生不獲酬勞的行為。

《最低工資條例》訂明不適用於指定實習學員,無薪、無津貼不屬違法。(網上圖片)

根據最低工資條例(第608章),勞工署現時法定最低工資於為每小時34.5元。不過,只要簽定「實習學員身份確認書」、工作少於59天的大學生實習學員不受此例限制。而當中更有「工作經驗學員」與「實習學員」之分。前者是指根據僱傭合約而受聘的學生;而後者是指「工作就頒授該課程所達致的學術資格而言,屬頒授要求中的必修或選修部分」,工作經驗計於學分之內,因此是不受《最低工資條例》保障。

因此,對機構而言,給予實習津貼不是必須。

怕惹學院麻煩   簽下「無償」合約?
要到大公司實習,必先經過校內筆試、面試、再到機構面試,各大院校中只有20多位能考進該電視台實習。Kelvin就讀的院校中,同系只有2位同學當選,他就是其中一位。該電視台於行內公信力甚高,同學皆羨慕不已。

誰知,上班首天被告知不保證有津貼,更指同學不滿可即離場。一片沉默,20多名實習生不敢離場,有人敢怒不敢言,亦有人認為「僅只三個月,沒所謂」,有的為了將來的「return offer」忍辱負重。至於Kelvin早在院校時已承諾不能中途離開實習,為免為院校帶來麻煩,他只好簽下合約。
 

Kelvin(化名)經過學系、院校面試後才獲派此機構工作,惟簽約當日才被告知未必有津貼,早已財政獨立的Kelvin唯有硬着頭皮向家人支取零用錢。

硬著頭皮向家人支取生活費

「我當下是體諒的,感覺要共渡難關,亦覺得不應太計較酬勞,畢竟是實習。」Kelvin說。然而,他坦言內心很矛盾,自大學起,Kelvin早已財政獨立,於大型時裝店兼職售貨員,一周上班3、4天,每月賺取約3000至4000元生活費。但是,實習期間他無暇做兼職幫補生活費,加以居住偏遠地區,每月至少需要1200元交通費,他本從師兄姐打聽得知實習有約幾千元津貼,放下心頭大石,所以未有預早準備生活費用。誰知被打爛算盤,硬着頭皮向家人支取零用錢,補貼交通、吃飯等基本開支。


「家人一聽到這間機構名字就說,『無錢無所謂,學嘢啊嘛』,但我肯定其他機構他們會說『無錢仲做?』」當下其實很難堪,始終「咁大個人仲要問屋企攞錢」,但更難堪的是,他不能向家人說真話:「其實這裏沒有想像中學到那麼多」。

「別人問,實習得到了什麼?我會答脂肪,每天出入股東會吃點心,沒有其他了。」

實習得不到知識 最大得著是脂肪


實習期間,實習生輪流被分派到不同部門工作。首2個月,Kelvin負責財經新聞,經常走訪各家上市公司記者會及股東會,負責提問和採訪。然而,提問並不是由他準備,他最主要的職能,他形容只是「借個人出嚟。」,「有全職同事在公司看到轉播,知道現場發生什麼事,我的責任是在股東會裏面,等他們擬定好問題,再代問。完成後,全職同事又會整理好會議和打稿,不需要我再幫忙。」2個月機械式的問答,他說:「坦白講,誰人做這個位置都可以,他們『只係需要我個人』。」他說時激動,又再重覆一遍:「真係只係個人,你明唔明?。」他無奈自嘲:「別人問,實習得到了什麼?我會答脂肪,每天出入股東會吃點心,沒有其他了。」

 

Kelvin(化名)實習被分派負責財經新聞,經常走訪各家上市公司記者會及股東會,但主要幫同事即時在場發問。(資料圖片)

其他電視台實習生每月獲6000元津貼

記者直問:「其實工作不算辛苦,也許不是必須有酬勞?」他略帶點激動說:「工作是輕鬆,但並不代表我沒有付出時間和體力。」,「難道做輕鬆的兼職又應沒有酬勞?」

「同想像中有好大的落差,覺得自己浪費了3個月。經驗累積不到,錢又無。」恍然大悟機構光環不能當飯吃,其他機構實習的同學待遇比他好。其他電視台的實習生津貼每月約3000至6000元。Kelvin的同學Mavis被派往另一電視台實習,每月獲得6000元津貼令Kelvin反思,實習生的酬勞應又誰擬定?「是否『好彩』就可以有更高的酬勞?還是我的工作能力真的不如其他人?公信力也不止這裏有,如果我可以選擇,會到有酬勞、聲譽不錯的公司。」

今年,電視台已脫離清盤危機,有實習生指今年電視台仍無法確保有酬勞,「實習未必有津貼俾你」。

「是否『好彩』就可以有更高的酬勞?還是我的工作能力真的不如其他人?」

機構脫離清盤危機   以開新頻道為由不保證津貼

不過,亦有實習生重視公司頭頂上的「光環」多於一切,認為新聞質素比錢更為重要。今年的實習生Jason(化名)在該電視台工作,不保證有津貼的情況,因此早有心理準備。因其欣賞機構的新聞質素,「太鍾意呢間公司。」,拼著「都係三個月啫」無償心態堅持到該電視台實習。

Jason直認:「公司有光環,其他公司就唔好搞我,唔會咁屈就。」、「無錢,喺外面兼職好過。」同時,亦有實習生估計,或許因為電視台要開發其他語言頻道,資金較緊張,體諒機構不能向實習生發放津貼。Kelvin雖已畢業,但得悉機構說法後仍激動,問:「去年要清盤、今年要開台、下年可能又有其他原因。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講實會給實習生津貼?」

不在乎酬勞多少 盼機構能作出承諾
雖然電視台最終向實習生發放共3000元的津貼,Kelvin認為金額雖然可以接受,然而,他並不滿意電視台始終都不肯承諾給實習生津貼,以高姿態要實習生有心理準備「無償工作」,像「公司環境好,才施捨給你一樣,大家好像要感恩,但我在機構的確付出過勞力、時間。」

Kelvin認為本地傳媒待遇普遍不佳,難為實習生爭取。

傳媒待遇較差   難為實習生爭取權益

Kelvin概嘆記者職責為人發聲,惟本地傳媒行業不斷萎縮,機構選擇少,即使實習生心有怨言也不敢發聲。有實習生向記者表示,擔心發聲指責公司,畢業後不被錄用。「其實可以理解,能選擇的傳媒機構不多,心儀的只有幾家。何况這家機構『光環』太大,大部分人都想在裏面工作。實習同學自然覺得熬過3個月,可能有return offer、或者兼職,CV(履歷表)始終好好多。」Kelvin明白,當傳媒行業工資待遇都跑輸大市時,要為實習生爭取較好的待遇就更難:「大家經常覺得在這裏的人要有熱誠,員工自己都是,但為什麼講待遇就變得像沒有新聞熱誠一樣?」。他補充:「新聞熱誠可以支撐大家,但熱誠總需要吃飯。」問他日後會否加入傳媒行業,他坦言仍百般糾結,但這家公司在他心中,光環已掉,不太考慮。

下集:實習是社工學系畢業要求之一,有學生組織希望爭取合理待遇,究竟是否成功?詳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