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幼稚園社區課】K3學童擬自組「南區之友」反對取消巴士線
當議員、攝影師、記者一大早走入課室,救恩學校(幼稚園部)一班就讀K3的小朋友隨即掛上個大笑臉,大聲講出一句早晨,讓在場的大人頓時精神百倍。這些咖啡小跳豆跳啊跳,時而悄悄話、時而大笑,讓人覺得社區裏確實需要小朋友。人人講社區,但社區是怎麼一回事?社區二字實在難以三言兩語解說,又怎樣令這班小跳豆理解?
攝影:陳嘉元
救恩學校(幼稚園部)園長關珊說,社區,不單指物理上存在(physically)的社區,更包含群體(community)。群體意指是人與人之間在社區的關係和連結。為了讓小朋友明白,他們特意在「社區」課題著墨。學校自編教材,課程共6個單元,涵括大自然、學校、藝術等,其中一個單元「社區」,由幼兒班至高班,談及個人在社區的貢獻,以至小朋友在社區的角色及參與。
小朋友自發做流動雪糕車 源於探索社區
為讓小朋友更了解「社區」的概念,學校辦很多探索活動,「幼兒班坐校巴,『遊車河周圍去』認識學校周遭的社區;中班開始走多點路,會讓他們看看四周店鋪、食店、認識身邊的社區人士;高班就在老師引導下,讓他們在社區探索問題,思考有沒有解決辦法。」園長笑說,早前有學生走過正街、東街後,覺得沿途一帶沒有雪糕車停留。回校建議做流動雪糕車。「他們到便利店買了很多雪糕、啫喱等食物回來『推車仔賣』,又畫了一些優惠券派給大家,用鋼片琴敲出雪糕車的音樂。」社區對於小朋友就是這樣的一回事,是每日經歷、行走所累積的經驗。倘若覺得雪糕車不切實際,你會訝異幾歲孩童跟隨老師在社區考察後,發現周遭很多老人家,回校後竟然建議寫邀請卡到安老院做探訪。
2018年4月下旬,中西區海濱長廊-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段開幕,學校剛開始社區課題。有學生去過海濱回校分享。老師原打算帶同學前往,其後因下雨取消,由家長幫忙帶領。小朋友發現第5個碼頭仍然空置。在老師帶領下,他們思考用地可以有什麼可能性。他們用地圖列出社區設施,細數設施數目,有不少有趣發現。
他們發現南區有主題樂園和不少海灘,中西區卻欠缺,最後建議興建水上樂園向區議員提議。他們又發現全港只有8間大學,卻有過千間幼稚園。所以當記者問他們香港最欠缺什麼時?有幾位同學竟然回答:「大學」。至於為何小朋友如此喜歡水上樂園,單純是因為不少小朋友曾在外國、內地見過有水上樂園,讓他們非常嚮往,想在炎炎夏日玩水享受夏天。在議員和小朋友會面中,未有時間讓小朋友介紹他們水上樂園的設計,記者翻看他們的設計,大部分小朋友都嚮往能有一條「天咁高」的滑梯、和可以飛翔到水中的鞦韆。(詳看第一集)
不滿海怡半島取消巴士線
鄺婉筠主任說,「人與人互動後,會發現很多時候只想到自己,像這次水上樂園的經驗,區議員講了『平衡』。小朋友在這個階段會覺得不喜歡就『拆咗去』,但有了社群觀念後,就會懂得思考其他人」,也就是同理心的起點。
鄺主任笑指,園內不少小朋友住南區,小朋友自己組成「南區之友」,「他們不滿海怡半島取消巴士線590A(來往海怡半島及金鐘),我們亦建議他們可以像這次一樣,寫信反映意見。」,「這樣的思考可以建構他們思維層次,也可以慢慢建構社區的身分。」鄺與校長均表示,小朋友想在社區擔當怎樣的角色,沒有統一的標準,反而是培訓小朋友的能力感,「當你發現問題時,你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變。例如小朋友看見回收狀況不理想,回校跑去跟老師同學分享,再與老師組織,希望自己可以在回收出一分力。我們希望培養的是他們這種『能力感』,發現問題會希望表達、改進」。當然,小朋友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引導,但他們認為小朋友在社區的參與最重要是從家長——學校——社群組成社群,共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在學校任教6年的鄺主任說,校歌最後這樣寫:「『今日是一個好學生,將來是一個好公民。』我們不是要培養樣樣皆精的學生,但希望他們畢業升到小學後,即使到其他社區仍然有感染力。」關珊接道:「我們不能帶社區入學校。如果永遠只用相片呈現社區,他們看的飛機永遠只是這麼小,只要帶小朋友到社區走走,他們才會了解真正的社區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