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翁通頂剪片 拍片直踩17小時:仲投入過以前返工
每當我們講到「熱血」、「追夢」這些詞彙,彷彿總是與「年輕」、「青春」扣上關係。「數碼先鋒」卻以身體力行告訴我們,這些詞彙不受年齡所限,只要有熱誠,一樣可以毫無保留地為興趣付出。84歲的子超(李子超)、73歲的HB(吳興邦)和65歲的Johnson(徐成德),退休後才開始鑽研攝影。年過花甲還會通頂剪片,為學習而跟正式拍攝團隊連續7日工作,由早上10時直踩凌晨3時也在所不惜。
攝影:吳煒豪
上集請看:
退休前因工作接觸相機 記錄越南難民和快艇
子超在團隊中最年長,84歲了,總是給人和藹可親的感覺,他退休前是位產品設計師,間或要用相機作記錄用途。而高高瘦瘦、有如運動健將的Johnson初次接觸相機,也是與工作有關。他早於70年代加入皇家香港輔助空軍,後來一直在香港飛行服務隊工作至10年前退休。70年代中,上司著他為越南難民和快艇拍照記錄,他逐一拍攝之後,還要負責沖曬、裁剪:「因為影之後嗰種樂趣,喺黑房等。有嘢睇啦,老細收唔收貨呢?」子超也笑說,自己以前為求一張「顯影」也會等至天黑,拉起家裡的窗簾,用膠紙封起,在家裡自製黑房,調藥水曬相,他們講起這些經歷時手舞足蹈,就如大男孩一樣。
科技比他們的白髮變得更快,現在又重新適應數碼的年代。
由「傻瓜機」開始 退休後到處上堂:「一定要搵啲嘢玩」
直至退休前,他們都無暇分心鑽研攝影。子超笑說以前只是純粹是人有我有,「玩玩吓」的心態攝影。直至90年代中,他說一開始退休時都覺悶:「一定要搵啲嘢玩。」任何關於攝影的講座他都盡量抽時間出席,又報讀攝影課,「老有網」(後稱「老友網」)的攝錄班就是其中之一,後來因此認識了同班同學HB。而HB也是從「傻瓜機」開始。
後來,HB和子超都成為了銀齡製作室一員,為不同社福機構拍攝活動紀錄,又拍過微電影。由起初本著打發時間,後來漸漸「越踩越深」,感受到完成短片的滿足感和成功感,愛上攝影。
跟隨正規攝製隊拍攝 朝早10點拍到27點
兩年前,銀齡製作室聯同香港電台合作拍攝長者道路安全微電影《全因為愛》,那是子超和HB第一次跟正規攝製團隊工作。
子超說,那次名義上是做義工,實際上是借機偷師。他們一人跟隨一個崗位,子超負責協助攝影師,當他需要哪個焦距的鏡頭,就拿給他:「佢嗰個攝影唔係自動對焦,一定係人手對焦 ,唔用變焦鏡頭,用定焦鏡頭,就唔係係一個定焦鏡頭拍到尾,鍾意拍咩嘅時候呢,就換鏡頭。佢好多鏡頭,有成個箱喺度,叫你攞50咁你就攞50,攞100就100。」即使實際操刀的機會不多,對他們來說是難得見識的機會:「直情係學到一個團隊拍攝嘅流程,同埋精神, 真係互相之間配合得好好。」
那次以後,負責《全因為愛》的王炳雄導演眼見一班老友記熱誠十足,後來再開拍微電影,也找來他們參與拍攝工作,其中一次更連續跟足7日,當中好些日子由早上10點拍到27點(即零晨3點)。這會比以前返工更辛苦吧?子超卻是說得淡然:「因為而家正式係自己嘅時間,衝都係一段時間,辛苦極都有限。」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的投入打動了導演,義務為他們開工作坊,私人教授拍攝微電影的技巧。
剪片最難亦是最有興趣
影相、拍片、後期製作,子超最喜歡剪片:「最難嘅都係最有興趣嘅。」他們主動學習專業剪片軟件「Final Cut Pro」,每逢蘋果開設相關課程,他們就去上堂。HB笑說:「上到嗰幾個導師都同我哋好熟。」
73歲為剪片而通頂
有時,子超為了剪片可以連續7日坐在電腦前,過了11時的睡覺時間也不自知:「我就畀老婆鬧,話我成日搞到好夜。」HB就比子超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曾幾為了剪片而通頂:「做做吓就沉迷咗落去。」子超認同地回應:「欲罷不能!」Johnson感同身受:「最慘,你第朝睇返尋晚執嗰啲,又唔得啊唔掂啊,又要再執。」HB說,從前工作也沒這麼投入。
他們「瞓身」拍、「瞓身」剪,滿足感成其推動力。就如Johnson起初未加入時,也義務為龍獅會的朋友拍片:「拍片主要係想做紀錄嘅,鍾意嘅嘢係又可以幫到人。我自己又開心,好有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