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結業】觀塘32年和亨書局老闆:每月蝕幾千,最唔捨得啲街坊
在32年前的「官塘」,誕生了一個叮噹百寶袋。這個百寶袋有求必應,承接派送報紙、彩色菲林沖曬、麻雀租借等服務,又有文具、體育用品、玩具等精品出售。它是位於祥和苑內的唯一書局--和亨書局。
時至今日,「官塘」已改名為觀塘,昔日的學生哥早已成家立室,三代同堂。無論書局如何百變,還是要被時代淘汰,本月10日,將「租約期滿,光榮結業」。
攝影:李瑩
督見和亨書局的招牌,便知它年紀不輕--「和亨書局」四字以棗紅色、港式手寫標楷體呈現,還有歷劫滄桑後發黃的牌扁。店面一角為報攤,賣著報紙和雜誌,對上的牆壁則貼滿了髮飾、玩具及吹波膠。書局雖雜亂無章,貨品鋪天蓋地擺放在每個角落,但顏色筆、紙張、書簿、文件夾等文具皆一應俱全。大型的玩具車、小型籃球、羽毛球拍、浮板等,則懸掛在兩行鐵通上。
書局見證屋苑老化
和亨書局位於祥和苑和亨閣的地下,在屋苑入伙至今屹立近32載。開業時,鄰近地區仍一遍荒涼,老闆張先生為迎合街坊需求,便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派送報紙、彩色菲林沖曬、麻雀租借及電子影印等,都由張先生與妻子親力親為,開業至今卻沒有聘請過伙記,張先生兩小口不辭勞苦,張先生直言:「咩都做㗎,做生意,服務街坊嘛!」。
街坊謝先生憶述,書局於80年代還承接過地產生意,因為街坊大多不信任地產經紀,當有住宅買賣或出租時,都會委托老闆做中間人,「佣金有商有量,街坊價嘛!」
菲林相機被數碼相機取代,到今日再度復興,產品的興衰能不斷循環,但書局的生意並沒有一同「復興」。屋苑人口日漸老化,社區急速成長,新式店舖相繼營業,面對激烈的競爭,張先生唯有黯然接受。「沒有辦法,人長大了,就不再需要文具、玩具,街坊都老啦。就算有需要,外面都有其他選擇。」
香港收藏家協會前來尋寶
街坊楊女士於祥和苑落成同期入伙,居住了30多年,記憶中的和亨書局是文具店、士多,也是雜貨舖。出售報紙,日常生活用品應有盡有。不過,她憶述隨著屋苑外的商店一間一間地開,超級市場進駐屋苑,街坊對書局的依賴性便大減。這天她與10歲的孫子經過書局,孫子執意要購買模型軍艦,便久違的把和亨書局走了一圈,「真沒想到,經營了30多年就要結業了。」
在祥和苑居住十多年的謝先生,是個舊物收藏者,「這裡似是個尋寶洞,只要你願意花時間搜尋,就必有所有獲。」他得悉書局快將結業,遂通知香港收藏家協會的副會長張順光,相約前來尋寶。張先生着老闆介紹最古舊的產品,如1987年出產的家用遊戲機、英文草寫練字簿、日本公仔鉛筆等,「以前的文具比較着重設計,這些公仔鉛筆上的圖案,每支都極具特色。」
謝先生感觸地說:「這個書局難得的是,仍存放着當年開業時未能出售的產品,如黑膠碟、卡式帶、玩具、文件夾等等,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他前來購置了滿一箱的四孔文件夾,也特意為記者介紹書局內的寶物,對於書局結業,他大感惋惜,「很可惜,近幾年這些舊式書局連連結業,沒想到連和亨也是。」。
生意單靠報紙支撐 每月虧蝕
祥和苑為居屋屋苑,店舖物業屬香港房屋委員會,故租金加幅不大,加租亦非和亨書局結業的主因。張先生坦言,「近幾年生意難做,書局做街坊生意,貨品價格只跟隨通脹加價。現時每月虧損數千元,雖然對街坊難捨難離,但已年過60,是時侯退休了」。
近年網絡媒體急速發展,改變了一代人的閱報習慣,紙媒銷量日見低潮,和亨書局卻依賴賣報紙支撐生意。張先生說道:「近幾年生意不好,報紙已經算是賣得最好,每日賣出百幾份,不叫好,只是沒那麼差。」直到下午五時,報攤上的報紙尚有餘貨,即使進貨量少,也不一定能賣光。
街坊特意到書局拍婚紗照
張先生自30歲起,每天朝六晚八般工作,已當書局是半個家。店內擺放微波爐、電視、雪櫃,還有獨立廁所,留下不少生活的痕跡。把半生時光花費在書局,張先生並未有遺憾,爽朗地回答:「做吓做吓,時間就過㗎啦,生活簡單,幾好丫!」
舊式書局每日營業,除了買賣,還守候著街坊外出回來。街坊經過時會與張先生寒喧,聊聊家中的小不點,又長高了啊,原來已升大學啦,快結婚了?生意難做,但一個小空間,維繫的都是暖烘烘的人情味。張先生記起早幾個月,店舖尚整整齊齊,滿檔舊式情懷,有對新婚的街坊便特意來取景,「覺得咁舊好難得,好型嘛,就借咗嚟影幾張婚紗相。」書局的擺設仍停留在開業時的80年代,似是個時光機,飛快地回顧著街坊的成長過程。
如今時光機要離開街坊,於7月10日結業,張先生忙著分發剩餘貨品,好些被網友大量採購,好些將會捐贈予廣東河連的山區兒童,將半生心血散落在各地繼續發酵。對於張先生而言錢財身外物,「最不捨得當然是街坊啦,見著他們長大,我不捨得他們,他們不捨得我。」
有什麼想跟街坊說?張先生指著橫幅,「寫咗係到啦,服務街坊32年,租約期滿,光榮結業,多謝街坊惠顧。」既簡單又平實,相信張先生貢獻半生在書局,賺到的人情暖意,足已渡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