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手作人跳出like&share市集擺檔:比金錢更實在的交流

撰文:盧君朗
出版:更新:

橡皮印章品牌「手作J」創舉人Jason,在七、八年前看見同事做印章,於是開始學習這門手藝。後來開始以兼職方式來售賣印章、接訂單,去年九月,Jason辭工,決定以手作橡皮印章作為正職。
影像:徐瑋聰

Jason在香港大學讀計算機工程,自言當時其實對選科沒有特別頭緒,只是剛好入讀這科。畢業後一直從事社福工作,做了十多年後,月薪兩萬元左右。在該行業裏,如果擁有社工牌,晉升前景及薪水會截然不同,但自己沒有社工牌,因此前路亦比較渺茫。其時,有另一份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又看到當時作為兼曾職的橡皮印章銷量不俗,再加上對原先工作制度、方式有不滿,久而久之累積下來的厭倦。在這幾重影響下,他毅然選擇轉職,走了手作橡皮印章這條路。他形容這是「既有經過慎重考量,亦有點屬於在一時衝動之下實行」的決定。

Jason喜歡製作與舊香港文化、歷史有關的印章(盧君朗攝)

讀不成書做手作vs讀完港大出人頭地?

在訪談其間,Jason展示出一個香港大學校園與字款的印章,他經常都會找有香港特色的建築物來製作,恰好香港大學是自己生活了三年的校園,在製作過程中會投放多點感情。在畢業後,沒有如別人想像般「讀完港大就出人頭地,找份好工作,有穩定收入」,連科系相關的職業也不曾做過,反而現在做起手作這種「以往給人的感覺,是讀不到書才去做」的職業。對此,他認為自己未必要像一般人刻板觀念那樣去決定未來的路。在港大就讀三年間,認識到不同的人或許比學到知識或為前途鋪路更加重要。

印章記載的舊時

為了保持自己對製作印章的興趣,不會因轉做全職手作人而失去熱情,Jason經常都會花時間製作訂單以外,自己喜愛的印章。通常從客戶處收到的,是寵物或情侶印章,但他不算是會主動與客人聊天的手作人,要是客戶不透露印章盛載的意義,Jason未必會追問。

 但他喜歡印章背後的故事,近年喜歡做一些與香港歷史故事有關的東西,例如以前港英政府在六七暴動後,為了安撫民心,舉辦了幾屆「香港節」,他就將香港節的海報重現;又或是製作以前懲教處招聘廣告的海報,在這海報的文字裏頭,他看到以前的一些社會風貌,例如以「高薪、出糧準時」作為賣點,可以看到當時一般市民找工作時有什麼考慮、最在意哪些條件等等。他希望自己製作的印章,能盛載著故事。

Jason雖然比較內向,其實十分珍惜與其他同行及客人的交流(盧君朗攝)

與檔主、客人交流最真實

Jason形容自己不算很外向的人,不過,他其實也喜歡與別人交流,一年之中,他大約出席十來次市集,視乎該市集的性質是否適合銷售橡皮印章。在他心目中,市集擺攤最吸引之處,是能夠認識其他檔主,在6月10日訪談當天,Jason與一班同行在JCCAC手作市集也有講有笑,在市集完結後拍照留念。此外,與客戶的溝通也十分重要。平常接訂單、交收的過程中,大都是完全不會與買家見面的。市集幾乎是唯一途徑,讓他與客人親身交流。「在網上,收到Like,感覺其實不太真實,或許對方只是因為手癢、意外才按下去;但當有人來攤位買東西,看得出他真心欣賞印章,收到稱讚,那種感覺比起金錢更加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