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抗疫3年埋單逾6000億 港人均9萬元 未來要壓縮開支?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預算案2023 / 派糖 / 退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疫情3年抗疫及紓困開支達6,000多億元,數年來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令財政儲備大減,未來有需要壓縮開支,市民有可能要分擔額外稅項。
「01研數所」翻查政府文件,發現3年來相關開支預算涉約6,496億元公帑,相當於人均約8.9萬元。當中約13.5%用於抗疫及前線人員津貼,而紓困補貼支出佔比則高達八成,其中又有四成流向商界。到底這些支出具體分布如何?哪些行業獲得最多補貼?

政府資料顯示,過去3年六輪防疫抗疫基金、防疫抗疫基金督導委員會批出項目、三份預算案抗疫紓困措施、醫管局額外撥款等,合計涉及逾6,490億元公帑(註:均為預算數字,最終支出金額尚未公布)。

若由全港市民攤分,即人均約8.9萬元,但3年來真正「全民到手」的補貼就有2020年的派1萬元「現金發放計劃」、2021年5,000元消費券、2022年1萬元消費券,即合共2.5萬元。其他補貼多以非現金方式發放,例如3個財年的薪俸稅、差餉寬減、住戶電費補貼、額外公共交通補貼、以及特定群組如綜援戶、考生的額外津貼等。

具體而言,疫情相關開支主要有四大流向,分別是佔比高達八成的紓困開支,合計達5,434億元,而直接用於抗疫的開支估算約782億元,提供予前線抗疫人員的津貼約95億元,餘下有約189億的應急款項及其他支出。

首先是涉及最大筆公帑的紓困支出,翻查資料,過去3年港府共推出逾150項紓困措施,其中市民受惠措施預算金額合計逾3,200億元(21項措施),商界及行業受惠的措施預算約2,199億元(138項措施)。市民及商界可獲補貼金額比例約為6:4。

哪些行業補貼最多?未計所有行業均可申請的保就業津貼、稅項寬減等,以餐飲業至少有230億元針對性補貼最多,其次是運輸及航空業106億元,零售業56億元等,這些均為規模較大、就業人數較多的行業。

至於最受影響的行業,例如接近冰封的旅遊及酒店業,估算補貼金額逾38億元,而疫情下不時停開的食肆及表列處所補助就有約193億元。

抗疫直接開支方面,30多項措施可分為醫管局額外撥款166.8億元,病毒檢測至少預留176億元(註:包括預留用於全民檢測的預算,惟最終未有推行)、隔離檢疫設施至少預留168億元、接種疫苗預算約142億元,以及其他支出就包括支援口罩生產、設立緊急警示系統等。

隨著港府撤銷隔離令,隔離設施的使用安排成為社會焦點,有指部分將改為青年旅舍。政府去年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資120億元,興建9個俗稱「方艙醫院」的隔離治療設施,現時僅餘竹篙灣仍在使用,7個已轉為備用狀態,至於落馬洲河套區應急醫院於去年4月完工後一直未啟用。

香港抗疫開支幾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023年1月表示,疫情3年抗疫及紓困開支達6,000多億元,即人均近9萬元。詳情......

香港的抗疫支出用作哪方面?

港府疫情相關開支中,直接抗疫開支約一成多,紓困開支約佔八成,即看補貼最多的行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