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旅遊服務業回升慢 就業人數較疫前少兩成 旅客人均消費幾多
撰文:林奧莉
出版:更新:
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吸引旅客,推動旅遊業復甦。統計處早前發表新一份《服務業統計摘要》,主要服務業的業務收益指數大多已較疫前上升,惟住宿服務及旅行代理活動業收益仍較疫情前低,就業人數亦減少逾20%。究竟各個服務業表現如何?去年訪港旅客人數及消費額又達多少?
去年大部分服務業的業務收益指數回升,其中銀行服務業上升最多,較2019年升20.9點,現時排首位。而地產服務業收益指數雖較疫前跌12點,但整體排第二。至於下跌最多的行業屬住宿服務及旅行代理活動業,較2019年大減22.4點,收益指數亦是最低。
整體而言,從事服務業的就業人數下跌,當中減幅最大的是零售攤檔及小販,就業人數較2019年少2.4萬人,跌幅達50%。其次是住宿服務及旅行代理活動業,以及航空運輸服務業,兩行業就業人數均跌超過20%,分別少1.3萬及1.2萬人。
以上提到的零售、住宿服務、旅行代理及航空運輸服務業均與旅遊業相關。為刺激本港經濟,政府今年加推多項盛事,去年訪港旅客人數錄得3400萬人次,為2019年約61%。
回顧過往的旅客消費額,旅客花費在購物的開支變化最大,2018年及2019年訪港旅客購物消費總額分別達1671億元及1214億元,2023年為713億元。
報告指,去年過夜旅客人均消費6,939元,不過夜旅客為1,316元,而2018年過夜及不過旅客人均消費分別為8,123元及2,378元。但要注意,由於去年統計處修訂不過夜旅客定義,2023年數字未能直接與過往數字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