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國網球明星李娜踏入40歲 甘為子女收起火爆 學煮飯做好媽媽
「我現在最重要的身份?」
李娜想了想,笑着說:「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呀。」
上個月底,李娜度過了自己40歲的生日。時隔多年,這次外灘君在上海見到她本人,依然紮起的利落馬尾,熟悉的健康膚色,身形和精神狀態都保持得和當運動員時並無二致,歲月似乎也沒在她臉上留下痕跡。
與人交談時,她的語氣平靜,嗓音不響,卻帶着一股氣定神閒的勁兒,和曾經網球場上脾氣火爆、大殺四方的狀態截然不同。這樣的温柔來自於身份的轉變——她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女兒7歲,兒子6歲,都是最淘氣又需要關懷的年紀。李娜也會適當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和丈夫姜山一同亮相綜藝,出席品牌或慈善活動。
今年婦女節前夕,李娜來上海的目的就是參加一場和王珊珊、吳海燕、劉湘等其他領域運動員的「天生準備好」圓桌對談,同時為自己投入頗多心血的「撒開腳丫」公益活動站台,幫助更多女孩愛上運動。
李娜出席Nike發起的「撒開腳丫」公益活動,久未露面的她依然神采飛揚。(點擊放大瀏覽)▼▼▼
1. 一家四口的運動生活
李娜說,「孩子的媽媽」是現在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有了孩子之後,從沒進過廚房的李娜開始學着做飯。「有一天我就躺在牀上開始想,我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好像都是媽媽做的。等他們長大了,如果問他們最喜歡吃什麼菜,他們說不出來,因為媽媽從來沒給他們做過飯,不是因為忙而是因為懶,這對於小朋友來說是挺可悲的。」
碰到不會做的菜,她會先打電話給自己媽媽,從買肉開始一步步學。以前她總會覺得媽媽嘮叨,但現在她明白了。「媽媽這個角色是世界上最難的。不管你是職業女性、演員明星還是運動員,其實都是很個體的,但當了媽媽以後,所有的計劃和作息時間都要以孩子為主,得把他們先照顧好了,我才有精力考慮自己的事。」
李娜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她看來,這一對小天使是自己領悟生活的新開始,他們在相互學習,一起成長。她發現,有很多事情原來站在小朋友的角度來思考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在超市裏大人推着購物車,都是從一米七的高度看着貨架,她偶然蹲下和孩子對話時,發現她們目之所及的世界完全不同。
李娜如今還是保持着每天慢跑10公里的運動節奏,如果碰上疫情或天氣原因,也會在家騎自行車、跳操,做做俯卧撐、仰卧起坐,這些日常行為,其實孩子們都看在眼裏。她和姜山會有意識地讓孩子加入運動中來,一家四口做俯卧撐的畫面非常有愛,孩子躺在媽媽身下,每做一下俯卧撐就親一下小臉蛋。輪到爸爸時,孩子就會騎在他背上負重。
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兩個孩子也都對運動有了很大興趣,跟着爸媽一起去游泳,今年藉着冬奧的熱潮開始滑雪。李娜在武漢長大,踩上雪板今年是頭一回,孩子看見雪比她更興奮,摔了也不覺得疼,就是好玩。
李娜對上一次公開露面也已是2019的武漢網球公開賽,更在新冠肺炎爆發期間捐助300萬人民幣救助家鄉武漢。(點擊放大瀏覽)▼▼▼
2. 身為榜樣讓女孩子愛上運動
「如果孩子以後也決定走體育的道路,你會支持嗎?」
李娜想了想說,其實他們選擇任何一條道路,她都會大力支持,自己從小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知道幹體育有多苦多累。「只有自己決定過、苦過,當嚮往的生活真正來臨之後,他才會珍惜。如果什麼事情都幫他們去做選擇,他們可能不太會珍惜。」
從6歲起第一次拿起球拍,到32歲退役,李娜的童年和青春都留在了網球場上。12歲那年,她跟父母認真談過一次,「這(網球)不是我的選擇,我不太喜歡」。但父母讓她堅持,她也就堅持了下來,一直到功成名就。這個年紀更多的女生沒能堅持下來——根據調查數據,在全球範圍內,9至14歲的女孩放棄體育運動的概率是男孩的兩倍。
在最近的運動員圓桌對談中,幾位運動員姑娘也不約而同談到這一點,女生在十幾歲發育過程中,運動時會對周圍人的眼光非常敏感,有時候還會被操場上調皮的男生指指點點。更大的問題在於,這個社會對於女生愛運動這件事的看法,是否存在着偏見。「那個年齡段是叛逆期,如果運動時候感受不到身邊人的鼓勵,反而聽到什麼你一個女孩子幹嘛要那麼好動之類的,就很容易放棄了。」李娜這樣說道。
「別的女生都去逛街、購物,你一個人去運動,會覺得自己不合群,慢慢被孤立。」她這次參與的Nike「撒開腳丫」公益項目,也是以幫助女生在成長的早期階段釋放運動潛能為目的,過去三年裏和323所小學合作,幫助超過3萬名女孩開始了運動之旅。
李娜明白自己作為榜樣的份量有多重。她笑稱自己現在成了「社會人」,難免有些固化的思想,可是這些孩子們都還在逐步建構自己的世界觀,這時候需要教給她們什麼是正確的運動觀念。
比如「亞洲人不太適合打網球,很難取得好成績」,這樣的話李娜聽過太多次,至今耿耿於懷。「有人說這是體質問題——請問是什麼體質問題?我在德國做膝蓋手術的時候,隔壁牀70歲的德國老太太,和我的康復訓練計劃是一樣的。那時候我很吃驚,因為我會聯想到當年我姥姥或奶奶在幹嘛。」她說,這樣的運動觀念,就是一代一代下來的,這並不是天生的體質,而是後天培養的。
3. 與自己較勁的職業生涯
如今的李娜,家庭佔了7成精力,還留了3成放在了工作上。退役前她就做好了計劃,想開網球學校,這是她自己回饋網球的責任與方式——不一定要培養冠軍,而是為了更多當不了冠軍的孩子,為他們對網球的熱愛找一條出路。「理想很豐滿,但現實還是有點骨感。因為體育是一個長線的教育,不是短期就能看到成效的,所以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很重要,現在還在努力中。」
在球場上,李娜曾經代表着亞洲女球員最極致的力量打法,進攻端剛猛果敢,似乎永遠都不會跟外界妥協。「我覺得運動員是一個很神奇的職業,站在球場上我們就是戰士,必須拼盡全力。」李娜說。「有時候上場前你知道自己狀態不好,也必須要裝得像打了雞血一樣,其實內心是很牴觸的。但裁判沒有說比賽結束,你就沒有輸,就是在這樣不斷挑戰、突破的過程中來提高自己。」這樣的較勁,從她16歲成為職業選手時就開始了,當時有媒體問她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她說希望能打到職業前十,「我知道這個目標很難,但我會努力。」
在2012年出版的自傳《獨自上場》裏,李娜這樣寫道:「想要獲勝你必須發自內心地渴求勝利,你要非常、非常、非常地想要獲勝。你對勝利的渴望,要像在沙漠中跋涉,像瀕臨死亡的人對清水的渴望一樣。然後,你才有希望,僅僅是有希望,獲勝。」
同場加映:【體育熱話】「李娜2.0」曝光 濃妝示人自拍 鼻樑高得很精緻(點擊放大瀏覽)▼▼▼
4. 懷念那個不妥協的自己
現在,李娜還挺懷念以前這種較勁的那種感覺,也會懷念那種獨自上場的壓力感,「是那種壓力感推着我往前走的,現在生活當中不可能了。」她變得更柔軟,會在生活中妥協,今天辦不成就算了,明天再說。
相比現在國內的體育環境,李娜說,自己還在打球的那個年代要單純一些,尤其是有了社交媒體之後,很多東西都變樣了。「被觀眾認可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如果太多人在看着,我不太確定運動員們能不能在場上保持專注,因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她明白,人們看待「運動明星」的方式早已和十年前不一樣了。以前的運動員只在於場上,大家並不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但現在粉絲想看到他們更多場外的樣子。「特別是這幾年,環境變化太快了,我也在慢慢適應年輕人的想法。(年輕運動員)不可能再按照原來我們那時候的生活方式來生活的,完全不一樣,這也是我正在學習的東西。」
對於後輩運動員,李娜說,享受外界的目光沒什麼問題,但還是儘量能在專業上有所區隔。「因為你的社會影響力,是建立在自己專業領域的基礎上的,在自己的專業站穩了,才有能力去創造改變。」
同場加映:北京女孩跑去戰地當無國界醫生 伴隨爆炸和槍聲迎接新生命誕生(點擊放大瀏覽)▼▼▼
同場加映:年過半百出道踏上伸展台 50歲亞裔模特走出喪夫之痛開展二次人生(點擊放大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