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女煲劇】面紗下的凌辱痕跡 女兒要求婚姻自主遭榮譽處決
《死於父手》-一個關於榮譽處決的悲劇。
自由,在某些國家是最低層次和不屑一顧的追求。當你仍覺得自己處於相安無事和理所當然的境況,可能已經被它慢慢侵蝕了你的理智。站在中庸甚至底層的人,可能自以為高高在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真的足夠了嗎?
只有一集的BBC劇集,改編自2003年巴基斯坦裔女生Shafilea Ahmed的謀殺事件。從故事開頭就已經知道結局-父親把女兒殺掉,自己則從天台一躍而下,然後人們蜂湧而至。女主角 Salma自小喪母,跟父親Shahzad和弟弟Hassan同住倫敦郊區。她性格開朗活潑、同時亦帶點狂野任性。在父親嚴格的管教下,亦總算把她的反叛壓制住。她有一個情投意合的男朋友Imi,同時,她有一個無趣的未婚夫Haroon。這場婚事,是建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家人同是漂泊異鄉的同胞,Haroon的父親更加是Salma父親的上司。即是說,婚約誓必履行。自由和禮教,Salma最終選擇了後者。就在定婚當日,一個和男友的吻別,讓未婚夫發現她的「不忠」,繼而將消息一個接一個傳回Salma父親耳中。婚事告吹,家族名譽掃地,Salma還天真地以為可以重歸原點,沒想到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父親,讓你受傷了。對不起,我讓你失望了。我知道這是很困難的事,這感覺不像你。父親,我知道你想讓我快樂,而我也想你快樂。我們可以互相幫助大家嗎?我希望可以。」
關於榮譽處決......
這個一點也不榮譽的榮譽處決(Honor Killing)通常發生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保守地區,只要妳的行為被認定為有損家族名聲,常見的情況有被強姦、打扮過於時髦、拒絕指定婚姻等,就將會由近親進行「清理門戶」,以極刑處決。在巴基斯坦,每年有平均1000名女性死在「貞節牌坊」之下。然而,法律不但沒有保障女性,更以伊斯蘭教義肆無忌憚剝削人權。倖存者會被逼原諒施虐者,當受害者死去,就會由她的家庭替她原諒。
2016年3月,《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改寫了巴基斯坦女性的命運。同年的10月6日,新法案規定,進行榮譽謀殺的施刑者不得依靠家庭成員原諒而逃過法律制裁,並將接受至少25年的監禁判刑。儘管新例的執行未知成效,亦有可能令「被自殺」的問題增多,但至少,他們不能再恃著教條明目張膽地「行刑」。
「如果這是跟我的幸福有關,那為甚麼只有你一個人在笑?」
面紗下的凌辱痕跡
伊斯蘭教所信奉的《可蘭經》對性別觀有這樣的教條,其中在第2章223節中提及:「你們的妻子好比是你們的田地,你們可以隨意耕種。」女性在性行為上,連拒絕的權利都沒有。女人,亦好比是男人的財產之一。劇中Salma一家移居英國,在西方文化「侵略」下,她偷偷同男生約會、暪著父親用另一部電話傳曖昧短訊、更跟男友有親密的行為.....似乎每一項,都可以把她定罪。
在第4章15節中提及:「你們的婦女,若作醜事......你們就應當把她們拘留在家裏,直到她們死亡,或真主為她們開闢一條出路。」另一句常被引用的,在第4章34節:「男人是維護婦女的,因為真主使他們比她們更優越,又因為他們所費的財產。你們應該勸戒她們,可以和她們同床異被,可以打她們。」自古以來,伊斯蘭的男人就是抓緊被真主賦予的光環侮辱女性,甚至任意操縱她們的生死。每個宗教都有它所信奉的經典作成為行事的依歸,問題是,人們要怎樣翻譯和詮釋,它的教義能否與時並進而歷久不衰?抑或只是狹義地適用於當時?正如基督教中「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亦不是叫你任由別人欺壓,而是要叫你不與惡人作對。忽視上文下理、斷章取義、不求甚解,正正就是令人對某些宗教作出質疑的原因。
「妳是我們最珍重的瑰寶,不要告訴妳弟弟。」
怪不了女兒 怪不了父親
坦白說,這套劇為伊斯蘭家庭增添了不少「人情味」。它跟你在新聞所看到的冷血父母不一樣,或許你會因此多了一份同理心。故事中的父親愛女心切,從小事上就知道,只是保護她的方法用錯了。而女兒亦非一味反叛,在兩難關頭,她選擇忠於自己的家族,跟自己不愛的人結婚。可是,女兒跟其他男人曖昧的事已經傳開,親家更加羞辱他的家族。她的「惡行」就像墨水般沾污了整盆水、整個家族。親手撫養成人的女兒,你以為他下手很輕易嗎?如果女兒苟且偷生一輩子,還活得成嗎?這怪不了女兒,怪不了父親,要怪只能怪扭曲了的價值觀和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冷漠社會。戲劇歸戲劇,回歸現實後,仍然有千千萬萬個女性面對著如同樣的問題。羅馬的建成,需要的是兩性共同努力。
她們從出生起,就活在被擺佈之中。被指定的婚姻,被指定的人生,連生死也是被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