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愛亂購物?研究:購物「快樂」好短暫!失落日子你要靠……
11月有Thankful Week、12月有聖誕節!準備大出血前問一問自己:購物能帶給你滿足感嗎?
中學大學時期,我也是一個小慳妹,從來都不會胡亂購物。但成為打工仔累積多了點金錢基礎後,發現自己每當心情失落不愉快時,就很想「買嘢」慰藉一下心靈。或者對很多女生來說,「購物」都是一種小小的發洩行為。那怕是一件衫、一支唇膏,就是為了滿足了那一刻的欲望。但可恨的是,那愉快感總是很快的消逝。
人人都買衫,唔通人人都想買衫咩!
從少就聽過「錢不是萬能」,但「無錢就萬萬不能」!可惜有時,即使明知要儲錢,還是會放工跑去買衫慰藉一下空虛心靈。但原來,人類天生卻擁有「及時行樂」的行動模式,亦是我們一種生存機制。好像嬰兒肚子餓就想要立即吃東西、小朋友總想把全包糖果塞進肚子,這都是很直接的反應。但這個文明社會,卻是一種「延遲享樂」的生活模式。好像我們要等待出糧、等待一份豐富的晚餐、等待旅行……當「慾望」得以滿足,我們會感快樂!但這快樂感覺又可持續多久?
購買的「快樂」,原來只是大腦作怪?
試想像我們買了一支唇膏,甚至是買了一部新電話,你感到的「快樂」可以維持多少?半小時、一小時、還是一天?當我們期待了很久終於來到的「慾望」所帶給我們的快樂,大多來自情緒的反應(emotional responses),而非來自「慾望」本身。即是當我們遇到興奮的事,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而我們正正是享受多巴胺帶來的愉快感覺。所以購物後愉快感很快就會消失,因為我們享受的是多巴胺,而非買來的東西。
真正帶來的快樂:更多自在時間
美國國家科學院做了一項研究,找來兩組受訪者,他們每人獲得美金40元。A組受訪者可以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而B組受訪者則要把花錢能讓他們獲更多空餘時間,好像不用煮飯叫外賣、找「鐘點」清潔家居等。最後研究調查他們的快樂指數,發現B組的人大多都較A組快樂。調查指出他們更偷快,是因為他們擺脫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相反,買更多的東西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但擁有更多自在時間,卻能帶來更長久的滿足感。
購物是可以帶給我們快樂,可惜非常短暫。相反,以金錢或者甚至不用金錢,為自己爭取更多自在的時間,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愉快!假若有一天你感低潮失落,打算以「購物」解決煩惱,不妨學習善用時間,騰出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相信會為你帶來更多更愉快的回憶吧!
資料來源:lifeh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