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音樂人向前走 台上主角奏出新主場
大家聽歌時除了歌手的聲線外,還會留意音樂嗎?所謂樂曲必先有樂才有曲,一首歌不只作曲作詞及演唱者,也必須有在幕後彈奏各種樂器的音樂人,加上領導位置的總監,群策群力才能成就出美妙音韻。時代變遷,隨着聽眾的口味愈來愈精,大家都開始探求真音樂,加上發放平台增加,不少音樂人都從幕後走上台前,幫別人伴奏得多,自己也一嘗開騷滋味,打破舊時音樂家只會藏身錄音室的沉厚形象。
今期幾位受訪者,名字可能你會感到陌生,但他們的音樂在香港不難聽到,事關很多天王天后也是他們的「客仔」。
攝影:黃國立
流行曲很多時也會加入小提琴、大提琴等弦樂,多數人聽到這些樂器只會聯想到古典樂。然而,香港就有3位女性弦樂家於2013年組織起來,打算一反大家對此的印象。她們是「Artistrings」,核心成員Joyce、麗麗及已離隊的Sophia Teng,本身在樂壇已縱橫多年,連新加入的Doris Ip,也是演藝學院畢業生,合作過的紅星包括容祖兒、陳奕迅、譚詠麟、李玟、張惠妹、S.H.E.等等,全部成員均大有來頭。如此組織在外人聽來已非常震撼,但她們於幕後遊走多年,在自己的範疇也很吃得開,何解還要「拋頭露面」走到台前去表演?
Joyce表示,正是因為不想手中樂器只局限在古典音樂,她們很想把電子、搖滾,甚至更多不同元素融入自己的音樂之中。「音樂就是一種溝通,好想其他觀眾了解一下什麼是弦樂,所以決心找了兩位好友成立這個樂隊,我們的音樂3個人就玩到,不是必然要歌手去唱。」
替人伴奏 VS 自己表演
Artistrings成員在古典樂各有成就,跳到流行音樂發展,儼然成了新人,各種嘗試也是新鮮,特別是台下觀眾的反應,更令她們感覺奇妙。「有一次在《紅線音樂五周年派對音樂會》上,場上全是搖滾樂隊,我們3個女生走出來,拿着弦樂器,整個格局很違和,我們拉完一段後下面的觀眾想動但又不敢,因為傳統上會覺得聽弦樂要坐定定,平時到最尾一粒音完結,唞一口氣,觀眾才可以拍手。但Artistrings的歌是充滿玩味,聽多半首身體就會自動跟上節奏,觀眾會跟着跳跟着叫,都幾得意。」
除了演奏表演外,Artistrings成員也不時會在演唱會上為歌手伴奏,但要由幕後走到台前,再有經驗的樂手最初也會不適應,前面沒有歌手,Artistrings便要行前一步去帶領整個表演和氣氛。另一樣要調整的問題,就是背譜。Artistrings笑言,過往從來未試過要連續背兩個鐘的譜,因為在幕後可以看着琴譜來拉,但在台前就不能,所以頗感壓力,幸而台下氣氛非常熱烈,令她們備受鼓舞。
音樂之間的化學作用
無論是古典還是搖滾、電子音樂的聽眾,可能都會覺得互相沾不上邊,要跨界別去表演音樂更是需要勇氣,問到有沒有被古典音樂界的同伴質疑這個決定,Artistrings坦言單看照片或宣傳片,大家未必知道她們在做什麼,大眾亦很難想像用古典樂器去玩流行音樂是怎樣的,有朋友甚至問過一句「你搞咩?」。
Joyce指最深刻的一次表演,是跟搖滾樂隊「觸執毛」合作,南轅北轍的兩個樂隊竟有驚人的化學反應。「他們的音樂很特別,那些groove或accent位會突然抽一抽離,突然有些得意的節奏,我們又要背多幾份譜。那一次我們3個女生可算是初試啼聲,他們是壞孩子形象,跟我們湊在一起感覺很特別。」
下一代的音樂世界
香港作為一個「買樓型社會」,搵到食與否早已取代滿足感,而一般人對玩音樂的印象,少不免是收入不穩定的一群,家長都想孩子學樂器有一技傍身,偏偏又怕他們走上音樂人之路,Artistrings就最不同意這個看法,當中Joyce的經歷尤為深刻。
「你做一件事做得出色就自然搵到食,雖然不會很有錢但也不會窮。我初初試過教書,想轉去做自己喜歡做的音樂,爸爸媽媽也擔心過,最後媽媽說『Joyce會那麼多樂器,不會餓死,最多也可以去琴行教琴。』」
兩位成員都為人師表多年,在她們看來,現今家長多是出於人有我有的羊群心態才叫小朋友去學音樂,麗麗強調家長應考慮興趣行先,人要做自己最喜歡的、最擅長的才會最努力。「學位競爭激烈,有門手藝的確較好,但不要逼他們去學去考級,逼到小孩怕了音樂,這樣會很浪費,因為音樂真的好好玩,又能陶冶性情,如果不再喜歡音樂,不再聽歌,對小朋友來說是損失。」她認為家長應取中間點,好好看待學樂器這回事,別毀了下一代的音樂世界。
鍾一匡:幕前藍調幕後流行
從美國回流的口琴家鍾一匡(Henry)2004年被列入美國口琴名人榜,和弟弟鍾一諾組成「鍾氏兄弟」,於本港藍調爵士樂界享負盛名。正職為律師的Henry,身分介乎幕前與幕後之間,主力玩自己的演出,其次才是為他人錄音做歌。跟Henry合作過的歌手有盧冠廷、林子祥、夏韶聲、泰迪羅賓等等,全都響噹噹。
「我自小聽CD都好留心音樂的部分,會看封底寫着的音樂人名字,幻想假如有一天我的名字也印在某張CD上就爽了。」
Henry曲、詞、編、監樣樣皆能,而最為人熟悉的,就是他出色的口琴技術,在2007年回港後巧遇盧冠廷,備受賞識,力邀他參演2008年紅館演唱會,以嘉賓方式合奏一曲《天鳥》,這是Henry首次站上香港的大舞台。
「我玩音樂是興趣使然,沒有想紅或不紅,和不同的音樂人合作就像玩魔術,每次進入錄音室都有驚喜。但我還是比較享受現場表演,觀眾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可以直接感受台下的反應。」
音樂人轉戰幕前有前科
在香港樂壇,近年其實也有不少幕後音樂人跳到幕前的成功例子,他們不只在音樂事業上,還發展到其他範疇,歌影視多棲一樣沒問題。
雷頌德(Mark)入行初期跟隨師傅黃霑編寫電影配樂,1993年起陸續與王馨平、莫文蔚、張衛健等歌手合作,首次獲得製作獎項是在1996年為郭富城監製唱片《純真傳說》,奪得十大勁歌金曲最佳歌曲監製,同時憑黎明的《情深說話未曾講》奪最佳作曲及最佳歌曲監製。
再早一點,提起倫永亮,不少人都會想到他在演唱會控制台後的樣子,但其實這位金牌監製當年是以創作歌手身分出道,早年曾獲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精通多國語言的他推出過粵語、日語、國語、英語唱片,才華備受認可,一曲《你知道我在等你嗎》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1990年代後期,倫永亮的幕前作品明顯減少,專注為其他歌手製作音樂,為葉德嫻、梅艷芳、林憶蓮等製作歌曲而結成好友,多年來林憶蓮的演唱會都是由倫永亮監製。近年他減少幕前演出,僅為不同歌唱比賽作評審,今年9月跟葉德嫻及趙增熹夥拍香港管弦樂團合作《紅白藍》演唱會,算是罕見的演出。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