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最完美墊底者!馬拉松非洲選手天光跑到天黑 負傷完賽超熱血
運動場上發光發亮的不只是勝利者,超熱血的落敗選手亦可能名留青史!2018年日本女跑手飯田怜在接力賽中骨折受傷,忍痛爬行交棒,展現運動員堅毅不屈的精神而受注目。其實早於半世紀,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的馬拉松賽事亦出現類似一幕,來自東非國家坦桑尼亞的跑手阿赫瓦里(John Stephen Akhwari),獲封奧運史上「最完美墊底者」,遠較奧運馬拉松金牌得主更能振奮人心。
馬拉松賽事長達42,195米,阿赫瓦里在完成近半路程時與其他選手發生碰撞,他肩膊受傷流血,右腳膝蓋骨更移位,傷勢相當嚴重。本應含淚退出賽事,但阿赫瓦里卻忍痛拖着身軀,在賽道上邊跑邊行慢慢前進。當賽事頒獎禮完結了,天色已經全黑,會場觀眾陸續離去,大會才宣布有一名選手仍在跑,觀眾才急急趕回。最終阿赫瓦里在掌聲雷動下,咬緊牙關完成賽事,更留下名言「我的國家不是送我到五千哩外來開賽,而是來完成比賽。」他雖未獲獎牌,但其永不言敗的精神卻得到全世界掌聲,成為奧運史最著名跑步運動員之一。
1968年的第1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史上首次於拉丁美洲舉行,選址為墨西哥的墨西哥城,位處海拔逾2300米地區,空氣稀薄不利運動員發揮,對跑手影響尤其嚴重,故一度引起不少爭議。
50年前的運動科學水平相對落後,連歐美國家都對墨西哥城的高原氣候苦無對策,遑論相當落後的非洲各國了。位於東非的坦桑尼亞當年是首次參加奧運,一共派出4名運動員參賽,其中包括30歲的長跑手阿赫瓦里,他是住在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扎羅山(Mount Kilimanjaro)附近地區的農夫,空閒時才會進行跑步訓練。可惜就連被譽為「非洲屋脊」的訓練環境,也無助阿赫瓦里於奧運上跑出好成績。
賽事結果證明各國的憂慮不無道理,不少徑賽運動員成績都低於預期,而在馬拉松賽場上,75名跑手中更有多達18人因未能適應其比賽環境而退賽。貴為非洲冠軍級人馬的阿赫瓦里,縱未有選擇放棄比賽,但亦於開跑不久後便感到不適,慢慢墮後。
阿赫瓦里眼看形勢嚴峻,無懼抽筋的痛楚,決定加快跑速追趕領先的選手群,詎料卻在接近賽長度一半(約21公里)的標距處時,因與其他跑手碰撞而倒地,阿赫瓦里不但肩膊被撞傷而血流遍地,右腳膝蓋骨更移位,傷勢相當嚴重。
在場的醫護人員都勸喻阿赫瓦里退出比賽,惟他卻斷言拒絕,經簡單包紮及治理後再上賽道,其勇氣獲旁述員如此評價,「一把聲音在他體內叫他繼續,故他未有放棄」。此時包尾的阿赫瓦里已大幅落後於前一名跑手,其傷勢更令兩者的距離一直拉遠,惟他卻未有放棄,強忍疼痛,一瘸一拐朝着終點進發。
埃塞俄比亞跑手華度(Mamo Waldo)以2小時20分26秒完成比賽奪得馬拉松項目的金牌,其他選手亦逐一越過終點。頒獎禮過後,天色亦已變黑,觀眾們都以為比賽完結而逐漸散去之際,沒料到會場廣播卻宣布:還有一名選手仍在繼續賽事!當時已是金牌選手衝刺後一小時。
觀眾獲知消息後趕返會場,連攝製隊亦派人在賽道尋找這位「最後的選手」,只見阿赫瓦里由天光跑到天黑,負傷的他雖已筋疲力盡,但仍咬緊牙關,步履維艱地緩緩前進。觀眾們看到如此情景均大受感動,均給予最熱烈的歡呼打氣,伴隨他越過終點。
阿赫瓦里最終以3小時25分27秒完成賽事,較比冠軍的華度慢了1小時5分鐘,但他卻成為這場馬拉松賽事的焦點人物。賽後有記者問他為何「在如此受苦的情況下仍堅持下去」,阿赫瓦里此時說出注定要長奧運史上的名言:「我的國家不是送我到五千哩外來開賽,而是來完成比賽。(My country did not send me 5,000 miles to start the race. They sent me 5,000 miles to finish the race.)」。
為了表揚阿赫瓦里的體育精神,坦桑尼亞於1983年正式冊封他為「National Hero Medal of Honour」,而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及2008年的北京奧運,他也分別獲邀以貴賓及親善大使的身分出席。他同時亦以個人名義成立了慈善機構「John Stephen Akhwari Athletic Foundation」,對其祖國的年青運動員提供援助。
阿赫瓦里沒能在奧運賽場上為坦桑尼亞帶來奧運獎牌,但卻完美示範了奧林匹克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留下熱血的勵志故事,成為名留青史,最被尊敬的「墊底者」。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