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歌.一|《聲生不息》再現時代記憶 奏響香港樂壇復興信號?
撰文:戴小橦
出版:更新:
「時代的記憶譜寫在刻滿旋律的唱片裏。」廣東歌的「復興」信號,由內地湖南衛視攜手香港無綫電視(TVB)聯合推出的粵語流行音樂綜藝節目《聲生不息》打響。它在4月24日首播時就有破億人次觀看,當「黃金時代」的經典歌曲再度響起,當新老面孔聯手演繹「老歌新唱」,成功喚起數代人的文化記憶和情感共鳴。
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廣東歌象徵的不僅是一股音樂風潮,更是中西交匯下一種兼容並包的價值——它曾體現在香港的每一個角落,也浸透每一個香港市民的生活,但這種海納百川的勃勃生機早已隨着香港樂壇的沒落一同逝去。當《聲生不息》的熱播重新掀起廣東歌的熱潮,除了記憶和共鳴,大家還應該有更多的思考。
「港樂」是什麼?
上世紀60年代,源自嶺南文化的粵語時代曲逐漸成型,其間歐美炙手可熱的「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來港演出,開始將搖滾流行音樂帶入香港,「歌神」許冠傑由此開闢了廣東歌的新路向:譜西洋樂曲,填廣東白話,唱港人心聲。70年代往後,全球化浪潮成就香港既傳統又洋派的「半唐番」文化——在編曲上,借鑒歐、美、日的流行音樂元素,將東方式內斂與西方式外放融匯貫通;在填詞上,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沒有在港英政府統治之下完全洋化,而是唱響香港人自己的生活感悟。
「港樂就是我,我從起點開始唱,唱到現在,還不是我嗎?」74歲的歌手林子祥在《聲生不息》的舞台上如是說。一個「我」字體現了特色的重要性,也解答了粵語金曲成為一代經典的原因。而廣東歌如何唱出香港本色,讓香港人感同身受且牢記於心?
資深唱片收藏家黃國恩和澳門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李展鵬,分別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26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7月18日)《<聲生不息>再現時代記憶 奏響香港樂壇「復興」信號?》。
廣東歌.一|《聲生不息》再現時代記憶 奏響香港樂壇復興信號?廣東歌.二|數碼音樂產業年代 廣東歌從神壇跌落華語樂壇邊緣廣東歌.三|新舊歌手相遇註定是交替?不,也可以融合廣東歌.四|缺視野、缺資源、缺交流 港樂如何突破自己的世界?梅艷芳|除了堅強、仗義、大愛、專業 我們還應延續什麼?梅艷芳精神就是香港精神:The show must g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