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變日本防疫吉祥物 背後實為有嘲諷意味?
春季疫情爆發時,日本人曾熱情繪製和轉發一隻妖怪作為「吉祥物」—那是一種長髮、尖嘴、魚身、三足的怪物,名叫阿瑪比埃(アマビエ,又稱Amabie)。在十九世紀的日本傳說中,這種妖怪在近海生活,會作出糧食豐收、疫病流行的預言。它會對漁民說:「如果瘟疫來了,就畫下我的模樣給人們看吧。」疫情中,一位漫畫家「重新發現」這位應景的妖怪,為它畫下一幅小像,貼在推特上並稱之為「防治病毒新對策」。許多漫畫作者紛紛跟進,結果阿瑪比埃的各種形象風靡社交網絡,甚至連主管防疫的日本厚生勞動省也將其作為宣傳海報的主角,今年4月份的《紐約客》雜誌亦討論了這一現象。
撰文︰劉冉
日本人雖將阿瑪比埃視為疫情中的護身符,但它的原型並非神明,而是「妖怪」。作為日本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份,日本的妖怪譜系早期曾受到中國和印度文化影響—我們至今仍然能辨認出許多著名妖怪在《山海經》、《聊齋誌異》和佛教傳說中擁有的原型。不過,妖怪文化在日本有其獨特的存在和發展路徑。在「八百萬神靈」的傳統神道教信仰影響下,日本人相信世間萬物皆有靈,各類妖怪形象也更為豐富,甚至連長期不用的家具也會滋生怨氣而成為妖。日本的妖怪文化很早就發展出精彩的圖像,例如室町時代畫師土佐光信留下的《百鬼夜行圖》影響深遠,歌川國芳、葛飾北齋等浮世繪大師創作的妖怪形象精緻傳神;近代水木茂創作的《鬼太郎》系列漫畫更是令許多妖怪的「萌化」形象深入人心。
妖怪文化是日本民俗學的重要研究對象。在明治維新的政策影響下,伴隨着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的衝擊,出身佛門家庭的哲學家井上圓了抱持「破除迷信」的主張,成為了日本妖怪研究的開創者。他主張使用心理學方法輔以自然科學知識,來破除產生妖怪迷信的根源。後來被視為日本民俗學奠基人的柳田國男則持相反立場:他認為妖怪文化是理解日本歷史和國民性格重要切入點,主張深入分析妖怪故事與民眾信仰的關係,探究妖怪文化對日本社會的影響。他藉着收集和闡述妖怪故事來強調日本民族的獨特性—這一點或許令人警惕。現代學者小松和彥則指出柳田國男的局限,開始推動妖怪研究的跨文化交流。
如果說流行文化中早期的妖怪形象太過邪惡古怪而有些單調和引人恐懼,那麼隨着文學作品賦予妖怪豐富的人格敘事,漫畫作品中賦予其「萌化」的形象,妖怪文化也在現代社會獲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上文節錄自第231期《香港01》周報(2020年9月14日), 文章原題《從怪談到護身符:疫情中的日本妖怪》。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