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四】以創造力表達自己 藉藝術疏導情緒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表達」、「藝術」與「治療」,這三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究竟如何拉上關係呢?這是一個悠長的故事,序幕遠在一個世紀前已經揭開。二十世紀初的歐洲,奧地利進步主義藝術教育家法朗茲.塞茲克(Franz Cizek)鼓勵兒童在藝術中自由地表達自己,於1908年安排了一個兒童藝術展,及至1934至1935年間將展覽帶到倫敦,獲得大力提倡。撰文︰鄺國惠

戰火留下來的傷痛,就算筆墨、言語也不容易表達,於是,抒發情感的新媒介也隨之出現。英國藝術家亞德安.希爾(Adrian Hill)患了結核病,1938年在復元過程中,無意間使用藝術來打發時間,卻發現對疏導鬱結有良好效果。及後有醫生邀請他用同樣的方法幫助其他人,尤其是從二戰回來的士兵宣洩情緒。1945年希爾出版著作《藝術之於疾病》,「藝術」與「治療」第一次手牽着手,書中首創「藝術治療」一詞。

德國藝術史學家兼精神病學家漢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於1992年出版《精神疾病患者的藝術造詣》,講述精神疾病患者創作藝術的經驗。這本書鼓勵了一些從納粹政權移居英國的精神科醫生,蒐集了更多相似的繪畫。英國藝術家艾德華.亞當森(Edward Adamson)獲任命為英格蘭精神病醫院Netherne Hospital(尼德涅醫院)的藝術家,在沒有介入情況下協助病患繪畫,開創了「開放式畫室」(open studio)的方法。

「其實,這些都是以藝術作為媒介,深入我們內在創造力的泉源,讓我們重新掌握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走出困惑。」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輔導員黃岳東解釋這個做法的核心。

黃岳東認為,藝術治療是以藝術為媒介,讓當事人抒發情感,過程中也會採用心理治療技巧,增進自我了解。(龔嘉盛攝)

創造連繫引出情緒

無論是協助患病的兒童、精神病患者,抑或是有創傷經歷的人士,讓他們走出陰霾,基礎理念都是相信人的創造力有療癒作用。黃岳東指出,這套「創造連繫」(Creative Connection)的理論,是以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的人本主義為基礎。羅哲斯被譽為人本主義的始創者之一,強調人有自我調整的能力,可以恢復心理健康,當中人的「創造力」十分重要。

「這個『創造連繫』是一個過程,把多種藝術形式交織、連繫在一起,包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寫作,或更多其他形式,視乎當事人的需要而選擇合適的藝術媒介,把情緒表達出來,體認及重組。」黃岳東說。

藝術一般指蘊含美感或美學意義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等形式,也有的作品是要令人愉悅。不過,藝術治療的目標並不是創造美感,藉助藝術為媒介,可宣洩情緒。無論是由於智能,或因為情緒本身,部份人無法以口語直接表述感受,反而用非口語的方法,更能將積壓下來的情緒放散出來。「我們會說『藝術本身就是治療』,Art as Therapy,無論是造陶泥也好,聽音樂,唱唱歌也好,對一些無法哭出來的人要讓他們哭,無法忘記的事情要幫助他們寫出來,然後再體認它,想想如何處理它。」

黃岳東喜歡在治療中用陶泥,因為親手搓揑,就像接觸自己的心靈。(龔嘉盛攝)

身兼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師和註冊藝術治療師的黃岳東說,一般的口語治療(Talk Therapy)及藝術治療(Art Therapy)都有共同目標,而且也會視乎情況採用相似的方法。「在進行藝術治療時,也會用到心理治療的方法,譬如圖畫畫了出來,泥人公仔揑了出來,當事人是不會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的。治療師都要透過問答及傾談,支持當事人去體認自己,明白自己。」

這是一個泥塑治療的例子:當事人揑了一個正方形的盒,有蓋,內裏也擺放了一個泥造的圓球。於是,黃岳東運用心理治療的技巧,讓當事人明白他做每一步背後都有一個目的,都希望有實際功用,「有用」就是他的心魔。他建議當事人把盒子清空,不盛載東西,當事人也覺得失去了功用,無法接受。然後黃岳東慢慢邀請當事人把圓球拿遠一點,再遠一點,這樣一步一步展示,才讓他領悟「給予自己空間」也是十分重要。

也有些藝術治療的關鍵是建立聯繫。周雪甄是註冊音樂治療師,她認為,音樂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讓人與人連繫起來,許多時當事人都不善於表達,但樂器卻能充當橋樑。

周雪甄表示,不同類型的音樂治療都是希望與當事人建立聯繫,讓音樂跟他「說話」,鼓勵疏通情緒。(歐嘉樂攝)

「我不會說音樂很神奇,但有一個因為近日時局而受到困擾的人來求診,我只在鋼琴上彈了一個琴鍵,只是這樣一個音,她便哭成了淚人。她原本哭不出來,但音樂讓她抒發了出來。」周雪甄談及這些經驗,自己也為這個音符的力量而吃驚。

音樂治療令人愉悅

音樂治療主要分四大類:行為音樂治療、音樂引導意象、創意音樂治療及心理動力學音樂治療,周雪甄所用的音樂治療方法則結合了後二者。她舉例說明,以鋼琴與鼓合奏來與當事人建立聯繫,通過節奏快慢輕重,悠揚或短促跳脫的琴音,如你拍幾下鼓,我彈幾下鋼琴,即興彈打互動,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與當事人「交談」起來。

「許多時候,當事人無法說出自己的感覺,你問他今天開不開心,他都只會說沒什麼吧。就是說不出。不過,我會讓他去選樂器,讓他隨便拍隨便敲,這些聲音就能夠走進他的心,把他的情感牽引出來。」

周雪甄說,有一個因為近日時局而受到困擾的人來求診,我只在鋼琴上彈了一個琴鍵,只是這樣一個音,她便哭成了淚人。她原本哭不出來,但音樂讓她抒發了出來。(歐嘉樂攝)

周雪甄說,當大家建立聯繫,有時會加入冥想的技巧,帶領當事人去面對內心的恐懼,或宣洩埋藏心底多年的說話。有時在處理一些情緒病者時,她的策略並不是去改變當事人,而是利用音樂強大的承載能力,順着他的情緒走,但稍作變動,讓他感到有改變的希望。「譬如當事人在很悲傷的情緒中,我會彈一些配合這心情的曲調,但在重複彈奏時稍稍作出改變,可能只是其中一個音符彈高音一些,彈低音一些,透過這些微小的變化,在當事人心中植入一些希望,不要絕望,不要一路往下沉,要透過音樂、透過旋律跟他說,事情是還有希望的。」

表達藝術治療興起

近年又興起「表達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強調在藝術媒介之間的轉換,運用多於一種藝術形式。表達藝術治療師根據當事人的需要,選擇不同藝術媒介(art form)及選取物料(media),在過程中促進情感表達及提升自我覺察。

黃岳東同時擁有兩個專業資格(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及註冊藝術治療師),他認為兩套治療理念的分別不大。「分別只在於藝術治療主要使用視覺藝術作為媒介,而表達藝術治療不局限於視覺藝術,會使用多種藝術形式。」

周雪甄的策略並不是去改變當事人,而是利用音樂強大的承載能力,順着他的情緒走,但稍作變動,讓他感到有改變的希望。(歐嘉樂攝)

他認為兩者更需要融匯貫通:「兩者都把藝術創作的過程本身視為治療,但抒發了出來,整個治療過程並未完結,始終都會結合心理治療的技巧,陪伴當事人檢視自己,讓他覺得自己有能力生活得更好。」

許多藝術治療師原本都是藝術家、教師或者職業治療師,並參與社區心理衞生團隊的工作。較普遍接受藝術治療的對象包括:長期病患者如癌症、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等;成癮防治的人士如戒酒、藥物等;有學習障礙及泛自閉症人士,近年也有應用於應對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以及照顧戰後的難民及兒童。

藝術治療亦會運用於團體活動,尤其是部份教師及社區工作者。在群體活動中,參與者可從成員身上得到支持,彼此分享,互相協助解決問題。在融洽的氣氛中,參與者亦可從其他成員的回饋中獲得啟發,從他們身上學習。

不過,在團體中進行藝術治療也有缺點,譬如成員較多,而情緒困擾很多時涉及私隱,這樣保密可能遇到困難。而在處理一些較敏感的問題,譬如少數族裔問題,有可能遇到標籤化或污名化的問題。

相關文章:【藝術治療.一】母親的話如刀鋒利 童年傷痕如何消除?【藝術治療.二】學業受挫感覺無力 如何走出情緒困局?【藝術治療.三】焦慮如形隨形 為逃避恐懼「連子女也不接觸」【藝術治療.五】把治療融入課堂 砌積木悟出新路【藝術治療.六】社會風波觸發情緒 畫曼陀羅抒解情感

上文節錄自第17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2日)《以創造力表達自己 藉藝術疏導情緒》。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