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遊.下】歷史旅遊資源被忽視 業界:政府講一套做一套
三年前,新世界集團開始收購北角皇都戲院大廈業權,本地深度遊旅行社「活現香港」發起聯署、撰寫評估報告、召開記招,最終「成功爭取」皇都戲院獲古諮會擬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令這間旅行社涉獵古蹟保育的,是愛還是責任?「我們真心相信,皇都戲院可以做到一流、亞洲獨有的旅遊地標。所以當她受威脅時,沒有理由不出聲。」本地深度遊旅行社「活現香港」創辦人之一陳智遠續說,「商業機構涉獵保育範疇,是最戇居的事。」那麼,為什麼要做?「那是我們的使命。」此文章為《香港歷史深度遊》系列報道二之二
陳智遠說,作為旅遊業一份子,任何影響城市面貌、威脅傳統文化、破壞獨有景致的事情,他都有責任捍衛,因為這些是構成香港獨有城市風景、魅力及格調的最重要部分,「過去旅行社不會緊張保育,但我們認為,如果有心展現香港最好的一面,旅遊業有責任保護它們。」他又慨嘆,政府沒有魄力及文化視野,未能好好保護這些珍貴的城市瑰寶。
他說,過去與負責文物古蹟保育工作的古物古蹟辦事處交涉時,發現對方不會從旅遊角度出發,審視古蹟價值,但觀乎全球,保育一定和旅遊有關,將兩者結合更可為保育工作提供更大的誘因。
「他們(古蹟辦)涉及的建築,是城市其中一個重要的旅遊資源,但如果沒有應有的視野,那是違反現實。要做一流的旅遊城市,便一定要在保育上做得更好。古蹟保育不只是向後望,更是向前看。」
只談文化不談商業?
除了古蹟保育,陳智遠說,香港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富有節日色彩,可以包裝成為一種旅遊體驗產品,「透過文化旅遊換取資源,回饋投放在非遺項目,讓它們有更大機會自力更生,抵抗被時代淘汰。」可是,現實卻是當有人要推動文化旅遊時,屢屢遇到政府部門的阻礙。
「活現香港」過去曾於端午節期間,帶團到大澳參加「龍舟遊涌」,卻無法租借船隻。因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豁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包攬了所有船隻,舉辦不設導賞服務的觀賞活動,供市民免費報名參加。
即使(非遺)好獨特,好有旅遊潛力,但在現時機制下,旅遊業界想將它變成旅遊產品亦沒有可能,變相是一種浪費。
辦了兩年後,陳智遠直言感到「超級無癮」,索性停辦這個主題旅遊團,甚至往後亦不會刻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變成旅遊項目。
「我覺得有意義才做,但經過無數次頗氣餒的經驗,我也懶得bear(承擔責任)。正常應該旅遊政策局(現負責旅遊政策的決策局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與民政事務局嘗試接洽,不可能靠一個『蚊型』旅行社負責解決。」
他批評,非遺辦只「招呼」非政府組織,只着眼於教育工作,排拒所有將非遺結合文化旅遊的可能性,甚至完全排拒商業性質,業界根本不可能將非遺變成可持續營運的旅遊項目。陳智遠直言:「(政府)鼓勵文化旅遊,只是講一套,做一套。」
業界在做什麼 政策便發展什麼?
過去兩年,旅遊發展局(旅發局)似乎順應潮流,推廣香港的另一面,發掘「購物天堂」以外更多的可能性,分別推出「舊城中環」及「大城小區-深水埗」項目。但若上述問題未解,旅遊資源便不可以靈活運用,甚至被拆卸、重建;這樣,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推廣?
陳智遠認為,問題癥結不在於旅發局,而是整個政府缺乏旅遊規劃,「我們的旅遊政策很受業界影響,業界在做什麼,便發展什麼。但那不是遠景的想像。」他強調,政府及業界都要有視野,統籌並整合分散於各部門的旅遊資源,以更廣闊的想像,思考旅遊業的未來。
訪問完結後,陳智遠和記者聊起最近在外國引起熱潮的公司「Museum Hack」。那是一種打破舊有規則的新嘗試,摒棄傳統較沉悶、資料量極高的博物館導賞模式,改以趣味、輕鬆及貼近潮流的方式「說故事」。然而,自詡「鼓勵創新」的香港有沒有可能做到?大家一笑置之。
回看香港的旅遊業,就像一輛沒有中途站的電車,只懂依循它的老軌迹,頑固地,搖搖晃晃地開往「購物天堂」這個終站,忽略,甚至糟蹋了沿途的各種可能性。香港能否開發過往不被珍視,較為小眾的利基旅遊(Niche Tourism),端看政府和旅遊業界,想引導乘客走到哪裏、看到哪裏。
上文節錄自第16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0日)《歷史資源遭冷落 體驗人文香港也靠「創新」》。
相關文章包括:
《香港旅遊業困境》系列報導:【香港旅遊業】多元旅遊遲遲未成型 「購物天堂」還可做多久?【香港旅遊業】自由行影響深遠 購物消費式旅遊經已過時【香港旅遊業】無新景點難增吸引力 業界人士:有平機票也不會來【香港旅遊業】海濱管理局成立無期 資源未善用業界激心
《綠色旅遊求生記》系列報道:【綠色旅遊.一】本地六角柱石媲美冰島 發展生態遊能助港轉型?【綠色旅遊.二】冀辦生態遊促漁村發展 團體慨嘆困難重重【綠色旅遊.三】郊野豈能「不設防」 政策、監管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