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遊業】海濱管理局成立無期 資源未善用業界激心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建築師學會前會長吳永順關注海濱發展十多年,一直相信維港海濱富有發展潛力,能打造成為媲美悉尼達令港的世界級海濱。可是,若按照現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公園式」的管理有太多限制,將海濱交予私人發展商營運則有機會惹上「官商勾結」的污名,故委員會一直希望政府成立海濱管理局,「一條龍」負責相關規劃、設計、發展、營運、管理和宣傳。此文章為《香港旅遊業困境》系列報道之四
【香港旅遊業】無新景點難增吸引力 業界人士:有平機票也不會來
「我們的戰略是,那是屬於香港人的海濱。今時今日,遊客未必喜歡一些專為遊客而設的景點,反而更想體驗當地人地道的生活,了解本地文化。如果維港海濱受港人喜歡,自然成為我們的特色,亦自然會吸引到遊客。」吳永順舉例,尖沙咀的星光大道及中環海濱的活動空間,均證明海濱有不同的可能性,可塑空間很大。
事實上,梁振英上任後曾責成發展局聯同委員會就此進行公眾諮詢,不過,政府最終以「條件尚未成熟」為由,決定暫不成立海濱管理局。吳永順對此既詫異又無奈,他認為相關討論已經進行多年,「但我睇唔到幾時會『熟』。」
「那是(政府的主事者)議而不決,搖擺不定。行到門口又行番轉頭。」他直言,一個項目由規劃到建造、落成,普遍需時近十年,若政府在決策上欠決心,再好的宏圖大計亦難以落實,特別是政府一旦換屆,政策延續性便會較弱。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啟德發展區,該區早於1998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歷經填海規劃等各種爭議,當中位於郵輪碼頭旁的「旅遊中樞」至今仍未招標。
「有決心才可以有決策。你(特首)行行吓又縮,縮了又走了(卸任),第二個(上任)又再講過。你見到,為什麼同樣300多公頃,新加坡(濱海灣)可以這麼快落實,在香港卻跌跌撞撞。」吳永順2008年隨委員會到訪新加坡,參觀了規模與啟德相約的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負責項目的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只用了六年時間,就落成有關計劃。
反觀香港,不知還要蹉跎多少歲月,才能新增景點、開拓多元旅遊、扭轉旅遊困局?
學者倡設旅遊局增規劃成效
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教授麥磊明認為,旅遊業的發展涉及不同範疇,例如交通、城市規劃、景點等,與旅遊業相關的公營機構及部門有必要互相協調,惟現時負責旅遊政策規劃的旅遊事務署,既沒有能力,亦沒有權力,故他一直提倡成立旅遊局,以高層次統籌並協調相關工作。以港珠澳大橋開通為例,「我們根據經驗,一早提出會有人潮過多的問題出現,所以策劃時要想得遠,準備好其他後備方案應對。政策的執行者要有思維及經驗。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旅遊事務署)知不知道(問題的存在),可能知,可能不知,但一個署又有沒有能力調配資源?」
麥磊明續指,政府過去讓業界「自生自滅」,盡量少介入業界的商業運作,令旅遊業發展沒有太大變化,只有旅發局舉辦一些支持業界新產品的計劃,「創意是很花時間的事,政府應該提供更多途徑,讓本港的旅遊產品不斷更新。」他又提到,國務院去年將文化部及國家旅遊局合併成為文化和旅遊部,全因旅遊背後最大的誘因是文化。
事實上,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曾透露,有意設立文化創意旅遊局,待時機成熟便會啟動,惟後來被追問時又改口,稱政府改組需花很大精力,又指沒有政策局不等於政府內部不協調、不能統籌事務。這種搖擺不定,是否有點似曾相識?
上文節錄自第16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0日)《香港多元旅遊遲遲未成型 「購物天堂」還可做多久?》。
相關文章:【香港旅遊業】多元旅遊遲遲未成型 「購物天堂」還可做多久?【香港旅遊業】自由行影響深遠 購物消費式旅遊經已過時【香港旅遊業】無新景點難增吸引力 業界人士:有平機票也不會來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