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筆下女主角總有女神身影 曾為她寫劇本、開專欄
中國的俠義文學可以追溯至《史記》中的《刺客列傳》,以致早在唐朝李白就有詩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清末也出現不少像《三俠五義》等小說,到民初有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但戰後新派武俠小說唯有香港可以孕育出來。慧眼識金庸的報人羅孚就說過:「沒有香港,沒有金庸。」撰文:曹民偉
承接上文:【金庸逝世】每個人心底裏都藏着一個大俠
正是香港能夠偏安一隅,才得以讓新派武俠小說萌芽茁長。這一代的讀者難以想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小說在內地和台灣都是禁書!台灣報禁的年代更出動大批警察到大小書店搜查武俠小說,以致香港社會上也曾出現過武俠小說與漫畫荼毒青少年的說法。
有看王家衛《一代宗師》當曉得,中國的武林門派在戰後與解放初期紛紛南逃來港建門立派,像李小龍的師傅葉問便在深水埗海壇街開設武館,灣仔藍屋前身是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姪兒林祖開辦的武館,香港那年月是一個真正的武林。然而,新派武俠小說誕生的契機,源於1953年太極派傳人吳公儀與白鶴派傳人陳克夫,彼此因門派之見要講手比武,那時香港政府嚴禁公開打擂台,於是兩派傳人就訂下澳門新花園作擂台,在五十年代實為平淡的港澳生活掀起一件大事,結果短短三分鐘已定勝負的決戰,在街頭巷尾成了一闕講不完道不盡的武林神話。
那時《新晚報》總編輯羅孚找來梁羽生,將之寫成《龍虎鬥京華》,1955年,羅孚又推薦金庸為《新晚報》開始連載其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那年代的香港,人人藉學武強身健體、對抗邪惡黑社會,報章連載的武俠小說迅即風靡萬千讀者。
那一代的少年人,難以認同外國Marvel式超級英雄,也無法相信祖國那些「高大全人物」,於是在無心上課、躲在洗手間、窩在棉被中時,陪伴他們漫空想像的,正是金庸武俠小說的人物,男孩子夢想着俠義英雄,女孩子癡想着仙氣美人,既正直又迂腐的郭靖、既瀟灑又頑劣的令狐沖、既精靈又花心的韋小寶、美艷卻不通人情的小龍女、聖潔卻又執迷的香香公主……每一個年代對最美麗女性原型的想像,彷彿都是由電視劇中的小龍女與黃蓉所塑造出來,成長於七十年代的想像是李通明和米雪,八十年代則欲化身為陳玉蓮與翁美玲,九十年代想成為李若彤及朱茵,千禧一代可能只識得劉亦菲和林依晨吧。
金庸的武俠小說沒有因半個世紀的過去而為人淡忘,反而日益受到追捧,成為武俠遊戲《金庸奇俠傳》、香港漫畫家李志清繪畫的《射鵰英雄傳》和《笑傲江湖》,還有騰訊動漫上的金庸武俠漫畫……其武俠小說影響所及,所料未及:香港興起了一股武俠漫畫書熱潮,像《醉拳》、《如來神掌》、《中華英雄》、《刀劍笑》等!今天,整個中國大陸也流行着一股武俠熱,電影有徐皓峰的《道士下山》和《師父》、姜文的《邪不壓正》。昔日報章天天連載,演變至今天每日更新的手機網絡小說,著名的新一代網絡武俠小說就有冰臨神下的《死人經》、小椴的《杯雪》等等,每天吸引全球數以百萬計讀者追看。
愀問情是何物
金庸是徐志摩的表弟,但徐志摩飛機失事時他才七歲。金庸曾回憶他那時參加徐志摩葬禮的情景,也許是這位中國近代新月派著名詩人的浪漫人生——拋棄糟糠追求林徽因,最終娶下朋友妻子陸小曼,深深影響了這位仰慕着表哥的小男孩一生。有金學專家考據徐志摩在《愛眉小札》中往往有暱稱陸小曼為「小龍」,認為是《神鵰俠侶》中小龍女的原型;另外,金庸小說中總有負情薄倖的表哥角色,令愛讀金庸小說的索隱派更有滋有味。
現實中金庸的愛情,也跟他的小說一般傳奇。1948年,24歲的他娶下第一任妻子杜治芬,杜治芬人稱杜四娘,長得美艷動人,那時金庸剛移居香港,她不喜歡香港的語言隔膜而堅持回到上海,最終跟分隔兩地的金庸離婚。
1956年,32歲的金庸跟記者出身的朱玫成婚,他於1959年創立《明報》時,更得太太協助,兩人共喝一杯咖啡,半夜收工一起坐小船過海回家,其後育有兩子兩女。1976年《明報月刊》十周年時,金庸寫下初創時的感想:「我妻朱玫每天從九龍家裏煮了飯,送到香港來給我吃。」筆下洋溢溫馨之情。
但也在這年,52歲的金庸遇上了年紀相差29年的酒吧女侍應林樂怡,結果金庸跟朱玫離婚另娶林樂怡,他戲稱第三任妻子是「小龍女」。
金庸以一桿生花妙筆,搖落出朵朵奇花異葩,不乏聖潔的美人香香公主、仙氣不凡的小龍女、眼睛比溪水還明亮的西施……她們都是男性可望不可即的月亮女神。金庸自己也不例外,他有一段猶如筆下《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癡戀,「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金庸晚年在港台節目《傑出華人系列》專訪中坦言:「追過一名女孩子,她絕對不愛我,我非愛她不可。」
五十年代後期,金庸藉着在《新晚報》撰寫影評的經驗,正式加入了長城電影公司。那年代,「長城三公主」中的大公主夏夢堪稱傾國傾城,金庸就曾寫下一張書法:「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金庸當年以林歡筆名編寫了十多齣電影劇本:《蘭花花》、《不要離開我》、《有女懷春》等,其中《絕代佳人》更彷彿專門為夏夢度身訂做,大美人的演出贏得了中國文化部金章獎,電影獲頒「1949-1955年優秀影片」;1959年,金庸更與胡小峰聯手導演了夏夢主演的《王老虎搶親》,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作品。那時三十年華的金庸,第一任妻子的離異,讓他憧憬一個小編劇會否有天可摘到天上星星?不管旁人如何不解,他只是癡心不改,一往情深地為心中女神打造了許多劇本。
夏夢婚後息影出國,長時間到處遊歷,《明報》為她開了一個「夏夢遊記」專欄,一連十多日刊載她寫的旅遊文章;1967年,夏夢因「六七暴動」決定離港往加拿大定居,金庸一改只在《明報》社評撰寫嚴肅政論的主題,在報道新聞的當天寫了一篇《夏夢的春夢》。那些年在金庸的作品中,無論是《射鵰英雄傳》的黃蓉、《天龍八部》的王語嫣,抑或《神鵰俠侶》的小龍女,都有這位夢中情人的身影。
繼續閱讀:【金庸逝世】2018年──大師時代的終結
上文節錄自第136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1月5日)《念茲在茲念金庸 每個人心底裏都藏着一個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