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2024|歐洲陷三失困境——馮仲平:在中歐美和中歐俄間看清關係

撰文:凌益琛
出版:更新:

「中國與歐洲的關係是多元的,正處於世界與歐洲兩大變局的衝擊之下。」11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舉辦的百川論壇——「第四屆中國外部環境的變化與評估:中國與全球大國關係」2024研討會上,分享了對新形勢下中歐關係的前景展望。

馮仲平表示,世界之變,不僅在國際秩序的重塑、世界格局的演變,也包括西方政治生態之變及「去全球化」逆流的湧動。而歐洲之變則可概括為三「失」,即經濟上的失速、政治上的失信、安全上的失靠。

他進一步解釋:經濟失速,即歐洲經濟增長乏力,低迷不振;政治失信,在於戰後主導歐洲政治數十載的中間政黨正在失去歐洲選民的支持,極右翼的支持力度在不斷攀升;安全失靠,尤其在特朗普上台之後更加嚴重——因為美國共和黨當選總統特朗普不再有意願繼續為歐洲提供安全保護。

馮仲平續指,多元性、豐富性和複雜性,是目前中歐關係的三大特點。

首先,多元性。歐盟雖不等於歐洲,但可以代表歐洲。中國與歐洲的關係是多元的,包括中國與歐盟的關係、中國與歐盟成員國的雙邊關係,以及與非歐盟歐洲國家的關係。

第二,豐富性。中歐關係總體上長期是以經濟為主,經貿合作是重中之重,但如今中歐關係的政治含義、人文含義、安全含義,產業鏈各個方面的含義都在不斷擴展,愈加豐富。

第三,複雜性。馮仲平認為,不僅中歐關係的重要性在上升,而且複雜性也在同步上升,其主要原因在於歐洲對中國的認知正在發生顯著變化。

「歐洲已將中國視為主要的競爭者之一,不僅擔心經濟科技上的競爭,而且也擔心中國發展模式與西方模式的競爭。」馮仲平認為,在歐洲對中國的三重定位中,合作的比重在下降,而競爭和對抗的成分卻在增加。

此外,烏克蘭危機的升級進一步加劇歐洲對華的消極認知,「是中歐關係目前最大的『攔路虎』。」

「特朗普的強勢回歸將給中歐關係帶來巨大考驗。」馮仲平提醒,特朗普很可能將施壓歐洲,讓其對華態度更加強硬。「但在對華關係上,歐洲會出現分化,有的國家會一切圍著特朗普轉,有的國家會極力避免與中國經濟脫鉤。」馮仲平強調,「今後中歐關係需要置於兩個『三邊關係』當中思考,一是中歐美,一是中歐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清中歐關係的未來走向。」

原文刊載於微信公眾號「大灣區評論」,《香港01》獲授權轉載,並重擬標題。